公众版|医院版|英文版|返回引导页
 
医院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第十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在肥举行

来自:   发布时间:2020-12-04

11月21日,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主办,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承办的“第十六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在合肥举行。 “第七届皖江脑病论坛暨2020年安徽省脑病专科联盟会议和“中医脑病诊治新进展学习班”同期举行。

   省卫健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董明培,安徽中医药大学校长彭代银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吕文良,中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高长玉,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原存信,国家级名中医、我院脑病中心主任医师鲍远程,以及来自省内外脑病领域的专家学者400余人参加了会议。开幕式由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医院院长杨文明教授主持。

   董明培强调,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安徽中医药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发挥我省中医药优势,第一时间建立应对新冠肺炎中西医协同机制,坚持中西医“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部署、统一督导”,在预防、治疗和康复各环节推动中医药全方位深度参与,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本次会议上,与会专家带来了中西医结合神经科最新的研究成果,我们要以研究推动工作,以工作带动研究,加快神经科建设与改革的速度,加大医学教育与科研力度,为学科理论与实践注入新元素,做人民满意的科研型医务工作者,为促进我国医学事业的成长、提高和带动本地区神经科学研究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彭代银指出,2020年,在新冠疫情防治一线,广大医务工作者冲锋在前、无畏逆行积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坚持中西医结合,用智慧、勇气和精湛的医疗技术,撬动的是防控疫情的“杠杆”,托起的是人民群众健康的“希望”。此次学术会议是一次提升学术水平、开阔学术视野、加深行业友谊的盛会,希望打击能够围绕国家的要求及学科领域的实际需要,切实用好中医药卫生资源、经济资源、科技资源、文化资源、生态资源守正为根基,以创新为源泉,为推进脑病学科建设做出新的努力

   据了解,本次会议除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以外,本届皖江脑病论坛联合脑病专科联盟共分脑病、脑心同治、护理三个分论坛进行会议。会上,中国中医科学院吕文良教授讲授中西医结合是治疗新冠肺炎的最佳方法;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高长玉教授讲授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管理;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成教授以“可治性罕见病诊疗进展”为主题,重点讲了TSC发病机制和myozyme的酶治疗;上海华山医院吴波水教授立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危重疾病的抢救,依托中西医结合的优势,针对清热解毒药抗感染治疗进行多方面讲解;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顼宝玉教授讲述了中药脑血疏的适应症及其优势,提供了中风治疗的新思路;武汉市第一医院邵卫主任讲述了中西医结合探寻心理健康之路,武汉新冠疫情下“阳光医院”的成立和其模式,从新的角度讲解心理疏导的重要性;杨文明院长重点讲述了肝豆状核变性的三大临床表现和脑部影像学改变,由浅入深,抽丝剥茧,精准定位分析,并对其进行中医辨证论治,发挥了中医的治疗优势。

   会上医院脑病中心谢道俊、张波、陈怀珍、汪瀚、王艳昕、吴云虎教授以及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安徽省省内其他部分副主任委员一起,围绕神经系统常见、疑难疾病的中西医诊疗策略及相关问题开展学术研讨与交流,展示中医脑病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也为从事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的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加强合作的平台。通过会议加强交流,增进友谊,共同推动中医脑病学科的发展。

   杨文明在总结时指出,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中国是一次危机,对中国的医务人员特别是中医来说是一次大考。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和医院脑病中心医护人员,认真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坚持中西医结合,科学防治,在疫情防控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2021年,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同时,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和安徽中医药大学脑病中心将继续打造好第十五-十八季皖江脑病论坛“出神入化”系列品牌学术活动,举办第八届皖江脑病论坛暨安徽省脑病专科联盟会议,为安徽省乃至全国脑病专业同道搭建学术平台,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疑难经典病案,为提高省内乃至全国中医脑病学术水平做出新贡献。

(曹仕健/文 杨文明/审核 陈宜淼/图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