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医院“冬病夏治”开始接受预约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特色疗法。即日起,安徽省中医院开始接受预约,市民可在对体质进行检查评估后,预约6月21日(夏至)当天开始的“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就是冬天容易发生的慢性疾病,在夏天(暑天)通过的一些特殊治疗,从而达到减轻或消除症状的目的。包括“穴位贴敷”、“艾灸”、“督灸”、“拔罐”、“药物内服”等多种方法,其中“穴位贴敷”(三伏贴)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主要是夏治咳喘宁、消瘀接骨散等院内制剂)研成细末,用姜汁调和后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再直接贴敷穴位上,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性穴位疗法。
小小药丸大有作用
三伏贴的“小药丸”主要是通过温通经络、散寒祛湿、温肺化痰、温胃止痛、理气活血、补肾壮阳、增强体质、扶正祛邪达到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再发作等作用。近年来,安徽省中医院院经过五万多例患者的治疗实践,总有效率达90%以上。
穴位贴敷适应哪些人群?
专家介绍到,“冬病夏治”适用于病性属寒、属阴的患者或体质偏寒、阳虚、气虚的人,比如说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颈椎病、腰腿痛、各类关节疼痛等慢性疼痛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辩证属脾胃虚寒证、脾胃虚弱证者;儿科疾病如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等。
专家特别强调道中医敷贴只是疾病治疗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因此原本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进行中医敷贴期间也不要盲目减药、停药,另外孕妇、结核病患者、局部皮肤破损患者、对药物过敏者、处于疾病发作期(如发热、正在咳喘等)的患者,不宜进行敷贴疗法。
“冬病夏治”贵在坚持
很多患者冬季易发疾病在夏季的症状并不明显,或者根本没有症状,因此治疗后的效果也要等到冬季才能显现。特别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医院尝试的患者,在不能看到立竿见影的疗效后,会放弃继续治疗,这样其实等于前功尽弃。“三伏贴”并非一贴就灵的灵丹妙药,只有坚持按疗程治疗,才能有好疗效。穴位敷贴每人通常每年需贴敷5~6次、且需连续贴3-4个三伏天以上才能明显改善病情。
今年该院集中敷贴时间为6月21日夏至、7月17日初伏、7月27日中伏、 8月6日中伏加强、8月16日末伏。每次贴敷原则上成人6~8个小时、儿童2~4个小时,但必须因人而异。如果错过集中治疗日,后面1-3天来接受治疗也可以的。
做三伏贴需要注意什么?
专家介绍,成人每次贴6—8小时,儿童贴2—4小时,贴敷药物期间,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尽量减免电扇、空调直吹,以利于药物吸收,应尽量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等可能减弱药效的食物,尽量避免烟酒、海鲜、辛辣、牛羊肉等食物,以免出现发泡现象;如果出现水泡,不要惊慌,水泡不大,可不予治疗,如果太大,可到医院皮肤科处理;应保证充足睡眠,调节情绪,注意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激动、烦躁或悲伤忧郁。
如何预约治疗?
自即日起可以到医院相关就诊科室咨询、预约,缴费后登记并领取“冬病夏治”治疗卡然后凭治疗卡指定日期到预约地点贴敷治疗。6月16日周六上午将在医院门诊大厅举办冬病夏治大型义诊活动,届时会有专家坐诊指导,接收现场预约和专业咨询。此外,还可以拨打医院咨询电话62838661,随时为您服务。
(王鹃 朱卫明 记者 王佳)
载中安在线
南风起、夏至到 正是冬病夏治时
进入夏季,“三伏贴”又开始火起来,尤其是在安徽省中医院,“冬病夏治”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市民关注和喜爱的中医传统治疗方法。6月11日,2018年“冬病夏治”活动启动暨媒体通气会在安徽省中医院举行。据了解,自5月份活动启动以来,目前预约人数已经突破5000人次,活动热度越来越“高涨”。
所谓“冬病夏治” 就是冬天容易发生的慢性疾病,在夏天(暑天)通过的一些特殊治疗,从而达到减轻或消除症状的目的。包括“穴位贴敷”、“艾灸”、“督灸”、“拔罐”、“药物内服”等多种方法,其中“穴位贴敷”(三伏贴)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主要是夏治咳喘宁、消瘀接骨散等院内制剂)研成细末,用姜汁调和后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再直接贴敷穴位上,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性穴位疗法。因其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内病外治、安全无毒副作用,深受患者喜爱,特别是既不打针又不用吃药,最易为儿童接受。
小小药丸大有作用
三伏贴的“小药丸”看似小实则大有学问大有作为,主要是通过温通经络、散寒祛湿、温肺化痰、温胃止痛、理气活血、补肾壮阳、增强体质、扶正祛邪达到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再发作等作用。近年来,安徽省中医院院经过五万多例患者的治疗实践,总有效率达90%以上。
李女士是一名公司白领,因为产后调摄不当,过早接触冷水,出现全身大小关节疼痛并伴有明显畏寒、怕风、怕冷、手脚冰凉等症状,炎炎夏日也必须裹着厚棉被才能感觉舒适,前年到医院风湿病科就诊,检查结果显示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抗凝、血沉、C反应蛋白均正常,中医辨证舌质淡白,苔薄,脉沉迟弱,诊断考虑“产后风湿”,进行冬病夏治治疗,取肾俞、脾俞、肺俞、命门等穴位进行贴敷,去年贴敷完,李女士明显感觉畏寒、怕风、怕冷症状缓解,夏日可以穿裙子,不用裹得严严实实,冬日也不再觉得手足冰凉了。
还有一位6岁的欢欢平素体弱多病,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且每次病程迁延,经久不愈,家长每每为孩子身体康复费尽心力,而后经朋友介绍,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到医院儿科进行冬病夏治敷贴治疗,第一次治疗结束后并无显著效果,但直至冬季,发现欢欢患病病程较前缩短,原本一般简单的上呼吸道感染都要2周才能痊愈,但现在1周左右就痊愈了。经过连续3年的治疗后,欢欢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有了明显的改善,欢欢妈妈高兴的对医生说,自己的孩子终于可以和正常小孩一样了,冬天不用再担心一点风吹草动就怕孩子感冒受凉了,孩子及大人的生活质量都提高了。
穴位贴敷适应哪些人群?
无论是防病还是治病,中医都讲究对症施治。专家介绍到,“冬病夏治”适用于病性属寒、属阴的患者或体质偏寒、阳虚、气虚的人,比如说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颈椎病、腰腿痛、各类关节疼痛等慢性疼痛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辩证属脾胃虚寒证、脾胃虚弱证者;儿科疾病如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等。
专家特别强调道中医敷贴只是疾病治疗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因此原本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进行中医敷贴期间也不要盲目减药、停药,另外孕妇、结核病患者、局部皮肤破损患者、对药物过敏者、处于疾病发作期(如发热、正在咳喘等)的患者,不宜进行敷贴疗法。
“冬病夏治”贵在坚持
很多患者冬季易发疾病在夏季的症状并不明显,或者根本没有症状,因此治疗后的效果也要等到冬季才能显现。特别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医院尝试的患者,在不能看到立竿见影的疗效后,会放弃继续治疗,这样其实等于前功尽弃。需特别强调的是,“三伏贴”并非一贴就灵的灵丹妙药,只有坚持按疗程治疗,才能有好疗效。穴位敷贴每人通常每年需贴敷5~6次、且需连续贴3-4个三伏天以上才能明显改善病情。
今年该院集中敷贴时间为6月21日夏至、7月17日初伏、7月27日中伏、 8月6日中伏加强、8月16日末伏。每次贴敷原则上成人6~8个小时、儿童2~4个小时,但必须因人而异。如果错过集中治疗日,后面1-3天来接受治疗也可以的。
穴位贴敷要认准专业中医院
穴位贴敷作为一种中医治疗方式,需经医生辨识体质、辩证选穴、药物制作、穴位贴敷等复杂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疗效。大的中医医院在专家团队、药材质量、操作技术等方面都有优势和经验。专家认为,近几年来一些不具备资质的医疗机构也有进行三伏贴的,既影响行业的发展,在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面都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做三伏贴一定要擦亮眼睛,认准专业的中医院。
另外也千万不要随便购买穴位敷贴自己在家贴敷,以免因敷贴药效差或无法找准穴位等造成不良后果反而耽误病情,得不偿失。
做三伏贴需要注意什么?
专家介绍,成人每次贴6—8小时,儿童贴2—4小时,贴敷药物期间,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尽量减免电扇、空调直吹,以利于药物吸收,应尽量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等可能减弱药效的食物,尽量避免烟酒、海鲜、辛辣、牛羊肉等食物,以免出现发泡现象;如果出现水泡,不要惊慌,水泡不大,可不予治疗,如果太大,可到医院皮肤科处理;应保证充足睡眠,调节情绪,注意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激动、烦躁或悲伤忧郁。
如何预约治疗?
自即日起可以到医院相关就诊科室咨询、预约,缴费后登记并领取“冬病夏治”治疗卡然后凭治疗卡指定日期到预约地点贴敷治疗。6月16日周六上午将在医院门诊大厅举办冬病夏治大型义诊活动,届时会有专家坐诊指导,接收现场预约和专业咨询。此外,还可以拨打医院咨询电话62838661,随时为您服务。
互动体验形式多样
今年的冬病夏治继续举行互动体验活动,邀请市民来医院参观正宗的冬病夏治药物的制作过程、专家普及冬病夏治知识、免费体验相关治疗等。通过网络、微信直播等方式使得广大网友、观众、听众更多元感知、体验、获益其中。
(门诊部 王鹃 朱卫明)
载今日头条
“冬病夏治”启动,即日起可预约
王鹃 朱卫明 陈小飞 记者 马冰璐
星报讯 昨日,省中医院“冬病夏治”正式启动,有需要的市民即日起可预约。据了解,今年,该院集中敷贴时间为6月21日夏至、7月17日初伏、7月27日中伏、 8月6日中伏加强、8月16日末伏。每次贴敷原则上成人6~8个小时、儿童2~4个小时,但必须因人而异。如果错过集中治疗日,后面1~3天来接受治疗也可以,咨询电话:0551-62838661。
专家提醒,原本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进行中医敷贴期间也不要盲目减药、停药,另外,孕妇、结核病患者、局部皮肤破损患者、对药物过敏者、处于疾病发作期(如发热、正在咳喘等)的患者,不宜进行敷贴疗法,“此外,市民千万不要随便购买穴位敷贴自己在家贴敷,以免因敷贴药效差或无法找准穴位等造成不良后果反而耽误病情,得不偿失。”
载市场星报
安徽省中医院“冬病夏治”开始接受预约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特色疗法。即日起,安徽省中医院开始接受预约,市民可在对体质进行检查评估后,预约6月21日(夏至)当天开始的“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用穴位敷贴的方法治疗冬寒季节易发作的虚寒性疾病,增强体质,从而预防、减少和减轻疾病在冬季来临时发作、发作频率及程度。该疗法对于患有慢性咳嗽、肩周炎、颈椎病、慢性鼻炎、慢性荨麻疹等人群,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今年安徽省中医院集中敷贴时间为6月21日夏至、7月17日初伏、7月27日中伏、 8月6日中伏加强、8月16日末伏。每次贴敷原则上成人6~8个小时、儿童2~4个小时,但必须因人而异。如果错过集中治疗日,后面1-3天来接受治疗也可以的。
市民自即日起可以到安徽省中医院相关就诊科室咨询、预约,缴费后登记并领取“冬病夏治”治疗卡然后凭治疗卡指定日期到预约地点贴敷治疗。6月16日周六上午将在医院门诊大厅举办冬病夏治大型义诊活动,届时会有专家坐诊指导,接收现场预约和专业咨询。
陈小飞 张依帆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叶晓
载新安晚报、安徽网
安徽省中医院“冬病夏治”开始接受预约 渐受百姓追捧
中新网安徽新闻6月12日电(赵强)进入夏季,“三伏贴”又开始火起来,尤其是在安徽省中医院,“冬病夏治”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市民关注和喜爱的中医传统治疗方法。
11日,安徽省中医院启动2018年“冬病夏治”活动,即日起,该医院开始接受预约,市民可在对体质进行检查评估后,预约6月21日(夏至)当天开始的“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中医药疗法,通过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达防治疾病的目的。
安徽省中医院门诊部主任朱卫明介绍,该院2017年共收治“冬病夏治”患者3万人次,较2016年增长15%左右,“现在老百姓对中医无创、无毒副作用的传统疗法越来越信赖,通过与患者的交流,他们的反馈效果很好。”
朱卫明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合肥外国友人的增多,“冬病夏治”也得到了他们的青睐。同时,每年都有来自马来西亚、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的医疗人员来医院观摩、学习“冬病夏治”诊疗情况,并开展相关中医特色诊疗交流活动。
记者采访了解到,每年前来该院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中,儿童占比达三分之一,6岁的小患者欢欢就是其中一位。
据医生介绍,欢欢平素体弱多病,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且每次病程迁延,经久不愈,家长为孩子身体康复费尽心力,而后经朋友介绍,到安徽省中医院儿科进行冬病夏治敷贴治疗,第一次治疗结束后并无显著效果,但直至冬季,发现欢欢患病病程较前缩短,原本一般简单的上呼吸道感染都要2周才能痊愈,现在1周左右就痊愈了。
“每年来医院儿科接受‘冬病夏治’治疗的患者逐年增多,因为我们儿科做冬病夏治的时间比较久了,此外,儿科(冬病夏治)所针对的病种主要为哮喘、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等,这些病种在儿科中发病率比较高。”安徽省中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陈永宏表示,有些儿童患者(吃)口服药比较困难,运用外治疗法对他们来说比较容易接受。”
载中新网
送福利啦!冬病夏治的好时节,这里有一张全程免费诊疗卡等你领取
朋友们有没有感觉到天气越来越热了?
大早上出门就已经艳阳高照,已然开启“上蒸下煮”的模式。
但这时也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节,与温度一般火热起来还有“三伏贴”。
尤其是在安徽省中医院,“冬病夏治”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市民关注和喜爱的中医传统治疗方法。
所谓“冬病夏治” 就是冬天容易发生的慢性疾病,在夏天(暑天)通过一些特殊治疗,从而达到减轻或消除症状的目的。包括“穴位贴敷”、“艾灸”、“督灸”、“拔罐”、“药物内服”等多种方法,其中“穴位贴敷”(三伏贴)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小小药丸大有作用
三伏贴的“小药丸”主要是通过温通经络、散寒祛湿、温肺化痰、温胃止痛、理气活血、补肾壮阳、增强体质、扶正祛邪达到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再发作等作用。
穴位贴敷适应哪些人群?
无论是防病还是治病,中医都讲究对症施治。
安徽省中医院专家介绍,“冬病夏治”适用于病性属寒、属阴的患者或体质偏寒、阳虚、气虚的人,比如说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颈椎病、腰腿痛、各类关节疼痛等慢性疼痛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辨证属脾胃虚寒证、脾胃虚弱证者;儿科疾病如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等。
穴位贴敷要认准专业中医院
穴位贴敷作为一种中医治疗方式,需经医生辨识体质、辨证选穴、药物制作、穴位贴敷等复杂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疗效,因此做三伏贴一定要擦亮眼睛,认准专业的中医院。
另外也千万不要随便购买穴位敷贴自己在家贴敷,以免因敷贴药效差或无法找准穴位等造成不良后果反而耽误病情,得不偿失。
做三伏贴需要注意什么?
专家介绍,成人每次贴6—8小时,儿童贴2—4小时,贴敷药物期间,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尽量减免电扇、空调直吹,以利于药物吸收,应尽量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等可能减弱药效的食物,尽量避免烟酒、海鲜、辛辣、牛羊肉等食物,以免出现发泡现象;
如果出现水泡,不要惊慌,水泡不大,可不予治疗,如果太大,可到医院皮肤科处理;应保证充足睡眠,调节情绪,注意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激动、烦躁或悲伤忧郁。
6月16日,本周六上午安徽省中医院将在医院门诊大厅举办冬病夏治大型义诊活动,届时会有专家坐诊指导,接收现场预约和专业咨询。此外,还可以拨打医院咨询电话62838661,随时为您服务。
福利到!
欢迎粉丝发表精彩留言
康大夫将于6月15日选取部分
送
安徽省中医院“冬病夏治”
全程免费治疗卡
主编∣陈旭 责编∣王肖 组稿∣陈小飞 朱卫明
主办单位∣安徽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载省卫计委官方微信健康安徽
三成孩子有过敏性鼻炎
冬病夏治能缓解70%症状
本报讯(张依帆 汪漪)“如今孩子的过敏性鼻炎高发,10个孩子中有3~4个孩子有鼻炎,冬病夏治开展10年来,能缓解60%~70%的症状。”夏之将至,“三伏贴”也火起来了,记者从安徽省中医院了解到,中医传统疗法“冬病夏治”自5月份启动以来,目前预约人数已经突破5000人次,集中敷贴时间为6月21日夏至、7月17日初伏、7月27日中伏、8月6日中伏加强、8月16日末伏。
“冬病夏治”就是冬天容易发生的慢性疾病,在夏天通过一些特殊治疗,从而达到减轻或消除症状。包括“穴位贴敷”、“艾灸”、“督灸”、“拔罐”、“药物内服”等多种方法,其中“穴位贴敷”(三伏贴)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冬病夏治开展10年来,对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很明显。”安徽中医院耳鼻喉科医生吴飞武介绍,因为环境气候等原因,目前过敏性鼻炎高发,其症状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学习、生活,治疗过程缓慢。冬病夏治效果明显,合并症减少。据其介绍,曾有6岁小患者因为
过敏性鼻炎,去年夏天接受了穴位贴敷,“症状缓解了70%,发作的频率极大降低。”
专家介绍,“冬病夏治”适用于病性属寒、属阴的患者或体质偏寒、阳虚、气虚的人,如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颈椎病、腰腿痛、各类关节疼痛等慢性疼痛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脾胃虚弱;儿科疾病如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等。
市民如有兴趣,自即日起可以到医院相关就诊科室咨询、预约。 6月16日上午,安徽中医院将在门诊大厅举办冬病夏治大型义诊活动,届时有专家坐诊指导,接受现场预约和专业咨询。
载安徽商报
冬病夏治即将启动
记者从安徽省中医院获悉,冬病夏治预约人数已经突破5000人次,活动热度越来越“高涨”。
所谓“冬病夏治” 就是冬天容易发生的慢性疾病,在夏天(暑天)通过一些特殊治疗,从而达到减轻或消除症状的目的。包括“穴位贴敷”、“艾灸”、“督灸”、“拔罐”、“药物内服”等多种方法,其中“穴位贴敷”(三伏贴)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因其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内病外治、安全无毒副作用,深受患者喜爱,特别是既不打针又不用吃药,最易为儿童接受。
三伏贴的“小药丸”看似小实则大有学问大有作为,主要是通过温经通络、散寒祛湿、温肺化痰、温胃止痛、理气活血、补肾壮阳、增强体质、扶正祛邪达到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再发作等作用。近年来,安徽省中医院经过五万多例患者的治疗实践,总有效率达90%以上。
今年安徽省中医院集中敷贴时间为6月21日夏至、7月17日初伏、7月27日中伏、 8月6日中伏加强、8月16日末伏。每次贴敷原则上成人6~8个小时、儿童2~4个小时,但必须因人而异。如果错过集中治疗日,后面1-3天来接受治疗也可以的。
此外,6月16日周六上午在中医院门诊大厅还将举办冬病夏治大型义诊活动,届时会有专家坐诊指导,接受现场预约和专业咨询。
王鹃 朱卫明 ZAKER合肥记者 杨赛君
载合肥晚报
“冬病夏治”正当时
省中医院“冬病夏治”活动开始预约报名
晨报讯 夏至将至,安徽省中医院“冬病夏治”活动又将开始,即日起,有兴趣的市民可以到医院相关就诊科室咨询、预约,缴费后登记并领取“冬病夏治”治疗卡。
所谓“冬病夏治”, 就是冬天容易发生的慢性疾病在夏天(暑天),通过“穴位贴敷”“艾灸”“督灸”“拔罐”“药物内服”等多种方法,达到减轻或消除症状的目的。
无论是防病还是治病,中医都讲究对症施治,到底哪些人适合“冬病夏治”呢?安徽省中医院专家介绍,“冬病夏治”适用于病性属寒、属阴的患者或体质偏寒、阳虚、气虚的人,比如说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颈椎病、腰腿痛、各类关节疼痛等慢性疼痛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辩证属脾胃虚寒症、脾胃虚弱症者;儿科疾病如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等。
今年安徽省中医院“冬病夏治”的集中敷贴时间为6月21日夏至、7月17日初伏、7月27日中伏、 8月6日中伏加强、8月16日末伏。
6月16日上午,安徽省中医院还将在医院门诊大厅举办“冬病夏治”大型义诊活动,届时会有专家坐诊指导,接受现场预约和专业咨询。
晨报记者 王靓 通讯员 王鹃 朱卫明
载江淮晨报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特色疗法。即日起,安徽省中医院开始接受预约,市民可在对体质进行检查评估后,预约6月21日(夏至)当天开始的“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就是冬天容易发生的慢性疾病,在夏天(暑天)通过的一些特殊治疗,从而达到减轻或消除症状的目的。包括“穴位贴敷”、“艾灸”、“督灸”、“拔罐”、“药物内服”等多种方法,其中“穴位贴敷”(三伏贴)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主要是夏治咳喘宁、消瘀接骨散等院内制剂)研成细末,用姜汁调和后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再直接贴敷穴位上,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性穴位疗法。
小小药丸大有作用
三伏贴的“小药丸”主要是通过温通经络、散寒祛湿、温肺化痰、温胃止痛、理气活血、补肾壮阳、增强体质、扶正祛邪达到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再发作等作用。近年来,安徽省中医院院经过五万多例患者的治疗实践,总有效率达90%以上。
穴位贴敷适应哪些人群?
专家介绍到,“冬病夏治”适用于病性属寒、属阴的患者或体质偏寒、阳虚、气虚的人,比如说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颈椎病、腰腿痛、各类关节疼痛等慢性疼痛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辩证属脾胃虚寒证、脾胃虚弱证者;儿科疾病如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等。
专家特别强调道中医敷贴只是疾病治疗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因此原本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进行中医敷贴期间也不要盲目减药、停药,另外孕妇、结核病患者、局部皮肤破损患者、对药物过敏者、处于疾病发作期(如发热、正在咳喘等)的患者,不宜进行敷贴疗法。
“冬病夏治”贵在坚持
很多患者冬季易发疾病在夏季的症状并不明显,或者根本没有症状,因此治疗后的效果也要等到冬季才能显现。特别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医院尝试的患者,在不能看到立竿见影的疗效后,会放弃继续治疗,这样其实等于前功尽弃。“三伏贴”并非一贴就灵的灵丹妙药,只有坚持按疗程治疗,才能有好疗效。穴位敷贴每人通常每年需贴敷5~6次、且需连续贴3-4个三伏天以上才能明显改善病情。
今年该院集中敷贴时间为6月21日夏至、7月17日初伏、7月27日中伏、 8月6日中伏加强、8月16日末伏。每次贴敷原则上成人6~8个小时、儿童2~4个小时,但必须因人而异。如果错过集中治疗日,后面1-3天来接受治疗也可以的。
做三伏贴需要注意什么?
专家介绍,成人每次贴6—8小时,儿童贴2—4小时,贴敷药物期间,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尽量减免电扇、空调直吹,以利于药物吸收,应尽量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等可能减弱药效的食物,尽量避免烟酒、海鲜、辛辣、牛羊肉等食物,以免出现发泡现象;如果出现水泡,不要惊慌,水泡不大,可不予治疗,如果太大,可到医院皮肤科处理;应保证充足睡眠,调节情绪,注意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激动、烦躁或悲伤忧郁。
如何预约治疗?
自即日起可以到医院相关就诊科室咨询、预约,缴费后登记并领取“冬病夏治”治疗卡然后凭治疗卡指定日期到预约地点贴敷治疗。6月16日周六上午将在医院门诊大厅举办冬病夏治大型义诊活动,届时会有专家坐诊指导,接收现场预约和专业咨询。此外,还可以拨打医院咨询电话62838661,随时为您服务。
载央广网央广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