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由支部书记朱宇带队,机关第二党支部一行19名党员赶赴桐城市六尺巷和舒城县舒茶人民公社接受廉政文化和红色教育。
支部党员们第一站来到了桐城的六尺巷。“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石碑上这首人们耳熟能详的诗句。远处长约180米、宽约2米、鹅卵石铺就的一条巷道,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镌刻着“礼让”二字。六尺巷南边是宰相府,北边为吴家吴氏宅。巷道形成于清朝康熙年间,它的历史代代相传。当年张家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因两家宅地都是祖传基业,时间又久远,对于宅界谁也不肯相让,于是张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求救,时任宰相的张英收书后批诗劝导,张家人见书明理,退让了三尺。吴家感其义,也让出三尺,于是就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几百年宰相府已被拆毁殆尽,但六尺巷的故事却没有被人们淡忘。六尺巷所包含的谦和礼让精神实际上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与六尺巷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这也是六尺巷典故广为流传的原因。如今六尺巷也是桐城市廉政教育基地。张英的谦逊礼让,不仅成为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典范,更是中华民族里仁为美、和谐理念的充分体现,更体现出为官者德治礼序、崇德重礼的文化精华。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这便是一代儒臣风范的体现。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知古鉴今,为政以德,正心修身,讲规矩、守戒律,要立足本职,严格要求自己,严格执行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坚持做到秉公用权,廉洁从政。
随后,党员们第二站前往舒城县舒茶人民公社。它是安徽第一个、全国第二个成立的人民公社。1958年9月16日,伟大领袖毛主席亲临舒茶人民公社视察,并发了“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的号召。今天的舒茶“万岭千岗茶树绿,千家万户制名茶”,是江北最大的茶叶生产销售基地。党员同志们在当地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毛主席视察舒茶纪念馆,纪念馆里完整保存当年毛主席视察舒茶时的接待场所、参观过的历史文物和大量珍贵历史图片,真实地再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1958年9月16日人视察新诞生的舒茶人民公社的历史风貌。人民公社的存在虽然很短暂,属于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但是它对于使农村生产与当时实行的国家计划体制相链接,对于保障几亿农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对于兴修水利和搞农田基本建设,对于农村社会秩序的稳定,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也显示出一定集体主义的优越性。
活动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廉政教育和红色教育活动,通过参观学习,支部党员们认识到了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纷纷表示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始终保持党员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将“六尺巷精神”与医院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努力传承并践行“六尺巷精神”,为新时代的医院发展贡献力量。
(陈思洁/文 张依帆/图编发)
学习领会清朝张英大学士家书
参观六尺巷
参观舒城县舒茶人民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