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临床重经典 传承新安谋创新
——记安徽省国医名师曹恩泽
曹恩泽,安徽省歙县人,出身于新安医学世家,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中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安徽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师承博士研究生导师,安徽省中医肾病学科重要创始人,安徽省首届名中医和国医名师,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
出身新安 终成名医
“南新安,北华佗”是安徽在中医药的一张靓丽名片,而发源于此的新安医学更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独树一帜的著名流派。1941年,曹恩泽出生在“歙县蜀口曹氏外科”医学世家。在父辈的影响下,自幼立志做一代名医。1960年,他考入安徽医学院医疗系本科学习,打下了现代医学理论的坚实基础。毕业后,开始了13年基层卫生院行医历程,“一把草,一根针”,在基层广阔的天地中,曹恩泽积极探索应用中医药诊疗疾病,通过边学习、边实践,在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的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
1979年,曹恩泽通过安徽省中医统一考试被选调入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内科工作。他遍阅中医著作和医案典籍,坚持临床一线工作,在实践中检验理论,领悟掌握了中医辨治的精髓,中医辨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在临床工作中,他发现中医药对于肾脏病的独特疗效,开始专注于对肾病诊疗经验的总结研究。1987年,他在《中西医结合杂志》上发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论文,为当时国内中药灌肠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领先地位。1995年,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成立,其担任肾内科首任科主任和学术带头人;1997年,被评为首届“安徽省名中医”;2014年,获授予“安徽省国医名师”称号。2007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曹恩泽》。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建立曹恩泽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专研肾病 继承创新
曹恩泽出身于新安医学世家,在继承和发扬新安医学丰富理论经验的基础上,潜心探索,深刻感悟,注重从疗效中析意求理,提炼规律,通过长期临证经验积累,逐渐形成了自己辨治肾病的独到见解和学术观点。如通过对新安“固本培元”和“脾胃学说”学说的继承,他提出了“肾病可从脾论治”和“清补相合辨治肾病”治疗法则;同时他提出的“活血化瘀法当贯穿肾病治疗之始终;清热利湿需注意保护胃阴,不可伐伤;慢性肾病辨治当注重用药轻灵;肾病治本同时需注意祛邪治标,防止病情反复”等辨治观点。
在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中医药辨治中,提出了肾病综合征分阶段治疗的中医辨治规律,强调配合中药治疗可减轻免疫抑制药物的副作用和降低疾病复发率,并拟定相关治法方药。在对慢性肾衰竭的诊疗中,总结了脾肾亏虚为本及浊毒瘀血蕴结为标的病机。在治疗中结合慢性肾衰竭的病机,提出从“三焦辨治慢性肾衰”的证治规律,创立了以益气、降浊和通络法为基本内容的“清降补益通络法”为辨治慢性肾衰基本法则并总结出基本方。
曹恩泽还总结经验方,研制了肾康颗粒、糖肾康颗粒、解毒泄浊颗粒剂等院内制剂,在临床广泛应用。其中肾康冲剂,是曹恩泽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基于慢性肾炎“脾虚、湿浊、血瘀”的基本病机,拟补脾利水化瘀治法为主组方而成的纯中药制剂,临床和动物试验均证实该药可有效改善慢性肾炎患者证候,显著消减蛋白尿、红细胞,改善血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生化指标,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过氧化脂质含量,为常见而难治的慢性肾炎提供了一种切实可靠的治疗方法及行之有效的方药。主持的“肾康冲剂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科研成果,获安徽省2005年度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另外,曹恩泽擅长继承发扬援用古方、名方辨治慢性肾病,如防己黄芪汤辨治水肿病,小蓟饮子辨治尿血病及天麻钩藤饮辨治肾性高血压等。
仁心仁术 大医精诚
新安歙县蜀口曹氏外科,心仁术精,已历经六代,曹恩泽自幼伴随父亲行医,深受古新安“仁心医术”传统熏陶,为日后行医生涯的良好医德医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本科毕业后,曹恩泽被分配到安徽省原宣城县孙埠中心卫生院工作。在基层卫生院工作期间,由于勤奋学习,曹恩泽医术精进,几年过后,已成为当地“名医”。十里八乡的病患赶来,曹恩泽总是不辞辛劳,细致耐心的为广大农民患者解除病痛。除在卫生院工作外,他还经常不分白昼到农家出诊,治疗急重症患者。其间被选派到农村生产大队去开展合作医疗,帮助培养了许多农村赤脚医生。
1979年,曹恩泽被选调到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担任了中医内科医生,1995年,曹恩泽担任医院肾内科首任科主任和学术带头人,他白手起家,带领科室同事大胆探索研究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肾脏疾病经验,逐渐总结出一套有确切临床疗效较为完整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肾病方案,改善了大量肾病患者的病情。1998年,肾内科被确定为安徽省首批临床特色专科,2000年又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2006年,曹恩泽退休后,继续返聘在医院名医堂坐诊。大量肾病患者慕名而来,每年诊治患者达10000人次。他不顾年岁已高和自身疾患,每次都坚持诊完最后一名门诊患者,经常诊病时间延长达5小时。因精湛的医术、良好的医德和确切的临床疗效,得到了广大肾病患者的赞誉。
薪火相传 桃李满园
曹恩泽非常注重中医学的传承与发展。在担任中医内科医生阶段,他就非常注重临床教学,所指导的学生大多成长为现阶段医院各个内科的科主任和骨干。肾内科成立后,作为科主任的曹恩泽更为注重加强人才的培养,在他的指导下,一大批中医肾病人才已茁壮成长起来,大部分已成为主任中医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其中现任科主任王亿平教授是曹恩泽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继承人、“安徽省名中医”和“江淮名医”、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和中华医学会安徽省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1999年,曹恩泽被聘为安徽省第一位肾病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2002年被确定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由于传承成绩斐然,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所带继承人胡顺金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第三批优秀继承人”及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发的“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2012年被确定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4年被南京中医药大学聘为师承博士生导师,学术传承人吕勇获南京中医药大学师承博士学位。2015年又被确定为安徽省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指导中医学术传承。 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建立曹恩泽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期内为省内多家中医院培养了大批中医肾病人才,2016年工作室建设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建设成果“国家级名老中医曹恩泽学术思想传承研究”获安徽省中医药科学技术三等奖。
禅精竭虑 献计献策
曹恩泽作为安徽省第7、8、9届政协委员,任职期间,共写有关中医药健康发展的提案二十余件,其中“打击虚假医药广告”提案得到省政协和省政府高度重视,召开省广电、工商、医药卫生等部门座谈会,讨论解决办法,严厉打击虚假医药广告,净化了医疗环境,社会影响很大,为优秀提案。
2004年,他还接受《安徽科技》约稿,发表了《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对策》一文,文中提出了中医药现代化应以理论现代化为先导,发展创新为关键;复方现代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做好中医药继承工作和加快中药剂型改革等观点。文章系统全面的阐述了曹恩泽对中医和中药现代化发展策略的思考,许多建议反映的是一位老中医对中医药发展发自肺腑、禅精竭虑的真知灼见,对于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吕勇/文 陈小飞/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