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十佳”医生护士事迹报告会上的国医大师徐经世事迹报告
报告人:张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各位朋友:
大家好!
我是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一名医生,也是徐老的师承弟子之一。在没有成为徐老的弟子之前,我就听说过徐老许多精湛的医术故事,比如一位已经被下了病危通知书的高热昏迷的病人,徐老用了2粒安宫牛黄丸,病人竟然苏醒了;一个原本病因不清,准备做剖腹探查的患者,徐老用七毛钱的中药就治好了他。说实话,当时听了这些,我也是半信半疑,真有这么厉害吗?当我成为徐老的弟子后,亲眼见到了许多类似的案例,也就逐渐打消了我的疑虑。
前不久,英籍华人柯女士,因为不孕,曾辗转于英国、印度等多个国家,进行检查和治疗,并做了两次人工体内授精、三次人工体外授精(试管婴儿)都没能成功受孕,整整四年多时间里,柯女士一家在反复的期盼、等待与失望中度过,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全家人都已经身心疲惫,在几尽绝望的情况下,回国找到了徐老,徐老诊治两次,用中药调治了半年多,柯女士竟然成功的,自然怀孕了,并于今年2月5号顺利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小宝宝。柯女士一家欣喜若狂,特地从国外寄来了宝宝的照片和视频。
柯女士的成功怀孕,让国外医疗机构的医生觉得太不可思议了。他们简直无法相信在试管婴儿都失败的情况下,中草药居然能有那么好的效果,古老的中医真是太神奇了!
徐老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无论是高官贵仕还是平民百姓,他都是仔仔细细的望闻问切,绝无半点敷衍。
在徐老的书房里,有一位患者为他写下了这样一幅对联:“高官百姓,传诊千家,一样眉慈目善;难症风寒,调理百草,多能药到病除”。这是患者对他由衷的称赞,也是徐老医德医术的真实写照。
徐老一辈子都把病人放在第一位,我至今都记得, 那是2012年9月24日上午11点左右,徐老正在坐诊,一位ICU的护士,突然推门进来,气喘吁吁的说,“徐老,您老伴快不行了,您赶紧去看看吧!”当时,我就坐在徐老的旁边,我一下子就站了起来,徐老的脸上也露出了焦急的神情,他看了一下手表,又看了一下案头的病例,犹豫了一下说:“我还是把这几个病人看完吧”。我欲言又止,我看到徐老握着笔的手在颤抖,眼睛死死地盯着手里的病例,努力地集中精神,停顿了好一会他才开始继续问诊……,直到处理好最后一个病人,我们才陪着徐老急匆匆地赶到ICU,医生告诉我们,师母已经走了,徐老踉跄了一下,我们搀扶着他艰难地挪到师母的床前,徐老握着她的手,久久不肯放下,两年了,徐老都未曾回过家,除了坐诊,他一直在医院里,日夜陪伴在师母的床边。现在,他们近在咫尺,却已是阴阳两隔。我知道一切安慰的话都是苍白的,但我也知道如果能让徐老有一丝慰藉的那也只有中医了,于是我悄悄的写下了这样一首小诗送给他。
师母去世后,徐老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中医中去,除了坐诊,他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中医传承工作上,尽管他已经年逾古稀,尽管他有着繁忙的就诊任务,但对所有弟子的作业都认认真真的批注,很多时候,他的批注比我们的作业都长。
经年累月的劳累,让他积劳成疾。2014年7月底,连续几天高强度的工作导致徐老的身体出现了不适,但他并没有放在心上,7月31日下午,他的门诊一直持续到晚上7点多才结束,当晚十二点多徐老腹痛难忍,家人急诊将他送入医院,医生诊断为急性重症化脓性胆管炎,经全力抢救,才脱离了生命危险。苏醒后,徐老担心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他就躺在病床上,一字一句的讲述他的临证经验和技巧,并反复叮嘱我们:你们抓紧把我给你们说的都记下来,也许有一天我真的就不行了。当他的身体稍有好转,他就又勾着腰、侧着身子趴在病床的小桌子上整理书稿,希望将自己多年的经验都留下来。为了让更多的人受益,他还在病榻上起草了“国医沙龙”的倡议书,给中医的传承和发展搭建了更大的平台。我们都担心他的身体,劝他多多的休息,他却笑着说,虽然我切除了胆囊,但仍然要做维护中医发展的“无胆英雄”!
我常常想,徐老为什么要这样做?论声望,他已经是享誉海内外的国医大家;论财富,他不知道拒绝了多少企业、民营医院的高薪聘请,他,只所以要这样无私的忘我的工作,是为了要解除病患的痛苦,是要为了培养我们,更是是为了中医的传承与发展。
何谓国医?何谓仁医仁术?何谓大医精诚?徐老用他的精湛医术、人格力量、思想精髓、传承使命、以及他的坚定与执着做了最好的诠释!徐老曾为自己写下这样一句话:“余志不移,痴心不改,我永远将个人命运同中医之命运连同在一起。”今天,我代表所有同门师兄弟,代表中医院的医护人员庄严宣誓“余志不移,痴心不改,我们永远将个人命运同中医之命运连同在一起!”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