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版|医院版|英文版|返回引导页
 
医院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安徽省首例区域远程影像会诊中心顺利运行

来自:   发布时间:2015-11-17

安徽省首例区域远程影像会诊中心顺利运行

——“1+N”模式推进医联体建设工作

随着医联体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安徽省中医院影像中心与涡阳县中医院医联体远程影像会诊系统正式开通并运行。目前,该院已经与涡阳县涡南中心卫生院等部分乡镇卫生院建立了远程影像会诊工作站,顺利实现图像远程传输。这是安徽省中医院第一次携手县、乡医疗机构建立三级影像诊疗系统,为安徽省首例,是医联体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该系统利用PACS系统(即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设备检查的图像通过它可以传到服务器,然后在任何一台装有它程序的计算机都可以调取检查图像)优势,实现了图像远程实时传输,供省、县专家同时会诊,对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影像诊断水平,降低病人就医成本,缓解群众看病难等问题起到积极作用。    

作为安徽省“医疗联合体”试点牵头单位之一,该院的医联体工作经过半年的组建和推进,由点到面,从松散到紧密,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以三级甲等中医院的力量,努力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纵向带动、发展、整合、优化区域内医疗资源,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区域内医疗保障水平,为区域内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价廉、分级、连续的医疗服务。这是顺应新一轮医改的时代要求,推动医改政策进一步落实的重要举措。

    医联体首批单位组建形成 

    以安徽省中医院为牵头单位的医联体建设本着以协同服务为核心,以医疗技术为支撑,以利益共享为纽带,以多种合作形式为基础,首批医联体单位共24家,其中二级医院1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家。在医联体框架下的合作协议,根据各个成员单位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提出了不同的合作内容,如双向转诊、远程会诊、人员进修、适宜技术的推广、治未病网络的建设、院内制剂的共用等,通过相互联动促进资源共享,实现医联体内部资源纵向流动和业务分工协作,提升基层服务能力,逐步达到医联体内各单位医疗质量、患者安全、诊疗常规的一致性,为群众提供连续、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今年7月,我院作为牵头单位召集医联体内所有成员单位举行座谈会,成立医联体管理委员会。

深度合作起跑试点

作为县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深度合作"起跑试点",该院与涡阳县中医院、泗县中医院、长丰县中医院、逍遥津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井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五里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携手进行此项工作。我院影像中心与涡阳县中医院影像科的合作正在进行,这将带动涡阳全县影像技术水平和网络建设水平的提高;与泗县中医院的专家定期指导式合作,内容包括专家义诊、讲座和查房指导;与长丰县中医院共建名医堂等合作都在有序推进。我院根据基层医疗机构及当地居民的需求,派出资深专家前往开展坐诊、教学查房、讲课、科室管理等工作,并在建立绿色通道及双向转诊的基础上,探索更为深入的对接。医联体成员单位合作前,一些患者都要自行来到省级医院就诊,而自合作起,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能接受省级大医院,比如安徽省中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实现了分级诊疗。

    特色适宜技术广泛应用

通过举办冬病夏治诊疗技术培训班,安徽省中医院选派专家赴基层医疗机构培训从业人员,实现特色适宜技术的下沉基层,提升医联体单位的医疗水平。今年,该院与医联体内80%的二级医院以及合肥市的西园街道、五里墩街道、三里庵街道、南七街道、逍遥津街道、井岗镇街道等10多家社区、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联手进行了冬病夏治的应用推广。通过专家及院内制剂等优质资源下沉到基层,提高了冬病夏治这一适宜技术的认可度和可及性。

远程诊疗平台搭建

通过中医远程诊疗平台建设,形成牵头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互动网络,实现国家级名医、省级名医及专家团队对成员单位的远程会诊指导,及时满足基层疑难病患者就医需要。同时,还可以利用同步的音频和视频,在医联体成员单位间实施跟师带教、示教、举办学术研讨,实现多种形式进行人才培养,带动成员单位所在区域中医药临床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依托信息化服务基层。目前,安徽省中医院已与歙县中医院、宿松县中医院搭建了这一网络平台,将尽快开通。争取在医联体内所有医疗机构实现远程诊疗。

我院医联体建设不仅是医疗资源的联合,更要与成员单位联心、联动、联效,通过一个省级中医院与多个基层医疗机构联合的“1+N”模式,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切实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边推进边探索,不断优化组合,先试、先行、先出成效,再推广。

(安徽省中医院 蒋文晶

载《中国中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