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医学是近年来国际医学健康领域出现的新概念,是将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连接起来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符合医学科学发展的内在客观规律。中医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医学,是经验的积累与总结,理论的提炼与升华,所形成得实践—理论—实践诊疗模式就是转化医学具体应用的体现。安徽省中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研究病种糖尿病研究团队引入转化医学概念,将推动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前期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
转化医学 影响深远
转化医学是将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成为实际患者提供的真正治疗手段,强调的是从实验室到病床旁的联接,即将基础医学研究所获得的知识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的防治新方法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通常被称为“从实验台到病床旁”(Bench to Bedside, B2B)。转化医学不是简单地将基础研究成果放到临床中来,它还意味着整个医学模式的转变。这种新的医学模式是将预测、预防、早期干预和个体化治疗作为将来临床医学发展的方向。
中医学是人们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医学,是按照中医学的逻辑体系组织而建构的完整理论与实践体系,是实践的积累与总结,是理论的提炼与升华,继而形成“实践—理论—实践”的诊疗模式,这种模式就是转化医学在中医学中的具体应用及体现。在糖尿病前期中医药防治中,转化的思维方式就是要做到“理论继承,方法创新”、“研究成果,推广转化”。
理论继承 方法创新
糖尿病前期属中医“脾瘅”范畴,中医对糖尿病前期的认识不尽相同。在既往中医病因病机及中医证候学调查的前瞻性研究中发现,糖尿病前期患者病因多为恣食肥甘厚味,食郁为其发病基础,继而出现痰浊,日久化热。糖尿病前期以脾虚湿盛证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形体肥胖或超重,或腹部肥厚,或见倦怠乏力,大便或粘或溏,或便干结,舌淡红或淡白,边有齿痕,苔腻,脉濡或滑。脾瘅病位在脾(胃),多有脾虚痰湿壅盛导致糖尿病前期的发生。
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建立糖尿病前期“三早(早预防、早干预、早防变)”的综合防治体系,即识别糖尿病高危人群,提高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知晓率(早预防);中医综合调理方案(中医养生、食疗、传统功法、怡情养性等)干预糖尿病高危人群,降低糖尿病前期发生率(早干预);中医综合干预方案(在调理方案基础上加用中药)防治糖尿病前期患者,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心脑亚临床和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早防变)。
继承新安医家汪机、孙一奎等“固本培元 ”及重理“脾阴学说,创新提出消渴病从“脾(胰)论治,兼顾五脏”的防治观点。清·叶霖《难经正义》中曰:“胰,附脾之物,所生之汁,能消化食物,其质叶甜,或名之甜肉云”。这里所谈到的能消化食物即属于脾主“运化”的范畴。所生之汁来自于胰,与现代医学中胰腺分泌的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等不谋而合,其中的甜肉之汁可能是今天所讲的胰液或胰岛素等物质。此外,胰为脾的附物,胰功能的正常发挥有赖于脾的健旺。现代医学糖尿病的治疗可以广泛的从中医“脾(胰)”来论治。又人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脾居中央,以灌四傍,从脾(胰)论治,同时兼顾他脏(补肺、强心、调肝、益肾),脾运轴灵,则五脏安和。
研究成果 推广转化
在前期形成的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前期“综合防治体系”及从“脾(胰)论治,兼顾五脏”的学术观点,主要开展的中医药干预糖尿病前期、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及推广研究。目前阶段性成果为“全身调理、温和降糖”、“综合治疗、血管保护”。“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只有机体阴精宁静不耗,阳气固密不散,阴阳双方保持动态平衡,才能使人“精”“气”“神”充沛,五脏各司其职,全身调达,临床症状得以改善,从而预防糖尿病的发生。然中医药降糖具有弱效性,作用是温和的,可以逆转42.15%糖尿病前期人群血糖恢复正常水平,望能给可能发展成糖尿病的高危患者点燃希望之灯。采用“方—证—病”整合诊治模式,发挥中医药多靶点、全方位的协同重奏,综合治疗,疗效显著,可减少糖尿病前期亚临床血管病变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达到0.02cm,保护血管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望能给可能因糖尿病而致残致盲的患者带来福音。并形成具有同行专家认可的糖尿病前期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及临床路径。
主译国际糖尿病教育专著《The Art Empowerment》、《101 Tips for Behavior Change in Diabetes Education》,结合具有中医优势及特色的养生、食疗、传统运动、中药等内容,开展基于社区的糖尿病前期授权教育研究,形成“说教糖尿病前期”教育扑克牌,以患者为中心,进行个体化教育。同时,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医院为支撑,社区卫生服务为平台,专家为核心,全科医生为骨干,健康教育为关键,自我管理为中心,家庭成员为辅助的“整合联动、人人参与”糖尿病前期教育管理模式,形成了合肥市蜀山区三里庵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8研究所等糖尿病前期中医防治示范社区,进一步提高糖尿病前期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凸显中医药服务健康的社会贡献度。
研究成果共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3项,获批国家发明专利9项,发表SCI论文6篇。成果已在北京、上海、成都等省内外推广应用,并在美国密西根大学医学院糖尿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进一步深化原有研究,寻求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努力推动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国际化进程。
基于转化医学,基地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前期理论与实践的路还很长,探索是无止境的。今后更多的是要基于中医理论及技术方法,以解决重大疑难疾病问题为导向,加强基础科研力量,树立并提高转化意识,搭建基础临床转化桥梁,培养基础与临床两用人才,整合科研资源,推进中医药综合转化医学中心建设,提升中医药综合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的服务能力,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加快转化步伐,加速成果应用推广,赢取转化医学的未来。
(方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