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版|医院版|英文版|返回引导页
 
医院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儿科特色疗法

来自:   发布时间:2015-06-23

    日前,宣传统战部在各科室的大力支持下,对各临床科室的特色疗法进行完善和更新,今起陆续为您呈现。

 

儿科常见病特色疗法

 

    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

    特色疗法: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体现了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它采用了《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穴位敷贴疗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它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原则,根据经络学说,在病体相应的腧穴上,选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敷贴,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冬令膏方进补法,根据患者症状,辨别阴阳气血寒热,肺脾肾三脏虚实,选用温阳、健脾、补肾、养阴等中药,炼蜜收膏,选择冬令时节服用。

 

    流行性腮腺炎

    特色疗法:角孙穴烧灼法,流行性腮腺炎是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小儿常见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易引起流行。轻症病人除腮部肿胀疼痛外,全身症状不明显,重者可引起腮腺炎脑炎、脑膜脑炎、胰腺炎、睾丸炎、卵巢炎。流行性腮腺炎属中医痄腮范畴,由风温邪毒壅阻少阳经脉所致。角孙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穴,又是手、足少阳之会穴。烧灼角孙穴,可宣散邪毒,消肿、散结、止痛,可迅速缓解临床症状。

 

    肠痉挛性腹痛

    特色疗法:足三里穴位注射,用于治疗肠痉挛引起的腹痛。我科主要用于过敏性紫癜患儿出现剧烈腹痛时的治疗。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重要腧穴,有通涤腑气、调整肠胃、扶助运化的功能,为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要穴,常用以调整胃肠之气机。654-2针可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而结合穴位治疗既能迅速产生针刺止痛、解痉的效果,又能减少654-2针的剂量而减轻临床副反应。

 

    小儿外感发热

    特色疗法:小儿刮痧,刮痧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牛角、玉石等工具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目的。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可以起到退热的作用,我科运用小儿刮痧在临床使用中起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小儿肌性斜颈

    特色疗法:肌性斜颈推拿治疗,肌性斜颈俗称“歪脖”。是由胸锁乳突肌内的纤维瘤病所致,在出生时可扪及肿块,或在生后的前两周内扪及肿块。右侧较左侧常见,病变可以累及全部肌肉,但更多的病变只累及胸锁乳突肌的近锁骨附着点。肿块在生后1~2个月内最大,以后其体积维持不变或略有缩小,如果肿块不消失,肌肉将发生永久性纤维化并挛缩,如不治疗将导致永久性斜颈。我科采用推拿、按摩的手法推揉及捏揉肌肉局部能舒筋活血,改善局部血供,缓解肌肉痉挛。被动扳拉及转头活动能拉长伸展挛缩的肌肉,有助于恢复肌肉的弹性,改善和恢复颈部功能活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肾病综合征

    特色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内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征。肺脾肾三脏功能虚弱,气化、运化功能失常,封藏失职,精微外泄,水液停聚,则是本病的主要发病机理。西医治疗主要选用激素口服,但目前为止仍无法解决复发的问题,同时激素的副作用无法避免,我科在口服激素的同时,配合中药口服,在降低肾病综合征的复发率的同时还能减少激素副作用。

 

    过敏性紫癜

    特色疗法:中医治疗: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全身性血管炎综合征,以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及血尿、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过敏性紫癜的发生,与外感风热湿热伤络、饮食失节蕴生内热有关,热灼络脉迫血妄行则紫癜散布、便血尿血,病久者又因气不摄血、阴虚内热,反复发作。其病总在血分,又因离经之血不能速散,则形成瘀血。我科选用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之中药口服在治疗过敏性紫癜的同时预防肾脏损害,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厌食

    特色疗法:中医治疗,厌食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脾胃病症,临床以较长时期厌恶进食,食量减少为特征,多发于1~6岁小儿,于夏季暑湿当令,脾为湿困之时,常使症状加重。本病古代少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病率高,尤以城市儿童为多见。患儿除食欲不振、食量减少外,其他伴随症状少,一般预后良好。但若长期不愈,也可致气血生化乏源,抗病能力下降,易于罹患他症,甚或影响生长发育而转为疳证。我科采用中药口服健脾开胃之剂,辅以推拿等方法治疗厌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疳证

    特色疗法:中医治疗,疳证是由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影响,导致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肌肤、筋骨、经脉、脏腑失于濡养而形成的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临床以形体显著消瘦,面黄发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为特征。我科治疗在口服中药健运脾胃之剂的同时给予推拿、刺四缝等处理,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胎黄

    特色疗法:中医治疗,本病以新生儿皮肤、黏膜、巩膜发黄为特征,故称“胎黄”,我科采用“利湿退黄”之中药口服及静滴的方法,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多发性抽动

    特色疗法:中医治疗,本病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临床以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肌快速抽搐,并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语言障碍为特征。本病患儿多有学习障碍、情绪障碍等伴随症状,可严重影响患儿的学习和生活,我科采用口服健脾化痰、平肝熄风之中药的方法,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遗尿

    特色疗法:中医治疗,遗尿,是指3岁以上的小儿经常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本病多见于学龄期儿童,尿床可以导致儿童缺乏自信心、处事能力差、恐惧集体生活,许多患者甚至出现偏执、胆怯等精神心理障碍;我科采用口服温补下元,固涩膀胱之中药的方法,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