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版|医院版|英文版|返回引导页
 
医院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血管乳腺外科特色疗法

来自:   发布时间:2015-06-23

    日前,宣传统战部在各科室的大力支持下,对各临床科室的特色疗法进行完善和更新,今起陆续为您呈现。

 

血管外科、乳腺外科常见病特色疗法

1、浆细胞性乳腺炎(粉刺性乳痈)

 

特色疗法: 

1中药贴敷:根据疾病不同分期,选择“芙蓉膏”、“加味冲和散”贴敷病灶局部或相关穴位。

2 药线引流:用于浆细胞性乳腺炎脓肿期和瘘管期,提脓祛腐。

3 病灶切除加局部整形:用于瘘管形成及肿块局限、或伴有乳头内陷者。切除肿块、瘘管窦道,局部整复,乳头矫形。

 

保健: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乳腺的一种慢性非细菌性炎症,其病因目前尚未明了。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初起时常见突然出现、迅速增大的肿块,质硬、韧,表面呈结节样,界欠清,一般无发热或有低热,抗菌素治疗不佳,易与乳癌混淆;后期肿块可以逐渐变软化脓,且可反复破溃以致疮口不愈,形成瘘管、窦道。也可以表现为乳头溢液,或局部肿块持续不消。

 

预防:

避免挤压乳房;注意乳头清洁卫生,宜经常清洗;有乳头内陷应及早纠正;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哺乳期乳汁淤积。

 

日常生活调理:

宜清淡饮食。患病期间忌食鱼腥发物以及辛辣刺激性饮食,避免过食生冷油腻。避免紧张劳累,保持乐观情绪。

       

2、乳腺增生(乳癖)

 

特色疗法: 

1中药周期疗法:根据女性生理周期不同阶段,分期用药调理。

2穴位贴敷 :“香桂散”贴敷相关穴位,或耳穴压豆。

3 药浴:中药辨证配方煎水足浴、局部或全身浸浴

 

保健:

乳腺增生症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症状主要以乳房周期性疼痛为特征,可以伴有乳房肿块、乳头溢液、月经失调、情志改变,经前疼痛加剧,行经后疼痛减退或消失。病因尚不十分明了,现代医学多认为与内分泌失调及精神因素有关。传统中医认为它是由于郁怒伤肝、思虑伤脾、气滞、血瘀、痰凝结聚成核所致,称之为"乳癖",通常以疏肝理气,化痰散结,调和冲任之中药或中成药调理。 预防: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动怒;控制高脂肪、高糖食物;及时治疗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定期健康体检。保健调理:避免紧张、焦虑、急躁、抑郁等不良情绪,少食煎炸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慎用含雌激素的化妆品;劳逸结合,生活规律,按时休息。

 

3、急性乳腺炎(乳痈) 

 

特色疗法: 

1 乳房按摩:适用于急性乳腺炎早期,乳汁淤积,采用手法按摩疏通乳管,排出乳汁。

2中药外敷:芙蓉膏局部外敷以消肿散结止痛。

3 熏洗疗法:中药配方煎水熏洗患部。

4小切口切排+导管冲洗引流:用于乳房脓肿形成,可以避免换药疼痛,减小手术疤痕。

 

保健: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见于产后哺乳妇女。主要症状为患处红肿热痛,乳房内出现硬结,按之疼痛,患侧乳房乳汁不同或排出不畅,常伴有发热。急性乳腺炎最主要的病因是乳汁淤积。保持乳汁排出通畅是预防和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有效措施。预防:怀孕6个月后,每天温水擦洗乳头;产后定时哺乳,并注意排空乳汁; 保持乳头清洁;避免睡觉时压迫乳房;保持心情舒畅; 如乳汁量多且浓,应少喝汤,多饮开水;如有乳头皲裂应及时治疗。保健调理:患病期间饮食清淡,勿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及鱼虾等发物;保持精神愉快,忌恼怒、忧郁。

 

4、乳腺癌(乳岩)

 

特色疗法: 

1 中药辨证治疗+手术:中药治疗以扶正为主,用于手术或放、化疗前后,可以改善体质,增强身体对手术及放、化疗的耐受性,促进手术切口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

2 麦默通微创乳房活检:在B超引导下对乳房微小病灶进行切除活检,相对于开放切检手术,创伤小,定位准确,无须缝合,可以准确诊断乳腺微小病灶的性质。此外,麦默通微创旋切技术还可用于乳腺良性肿瘤切除。

 

保健: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位居女性各部位肿瘤之首。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疾病。临床症状可见乳房内质硬肿块,有的有乳头溢液、乳头乳晕搔痒、糜烂,约1/3以上患者有不同程度疼痛;乳房皮肤可以见红肿、水肿、局部凹陷、橘皮样变、破溃,皮肤结节。预防:适当年龄结婚和生育;降低脂肪的摄入,增加纤维素的摄入;戒烟戒酒;控制绝经后雌激素的使用;保持乐观的情绪,创造良好的心境,形成稳定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坚持每周有4小时运动;重视普查与自我检查;发现乳腺疾病应及时就诊和治疗。饮食:低脂肪膳食:谷物及全谷食品,新鲜水果和蔬菜,低脂牛奶或酸牛奶,家禽、鱼、瘦肉,鸡蛋,豆类;少吃动物内脏和蛋黄,少吃黄油、奶油、人造奶油及含有这些成分的食物。避免油炸食品。

     

5、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脱疽病)

 

特色疗法: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退行性、进行性病变,临床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展可导致动脉管腔狭窄、血流减慢、斑块破裂脱落,从而造成急性血栓形成,导致管腔闭塞。下肢动脉狭窄会使患者在运动或休息时发生下肢缺血。间歇性跛行是其典型症状,表现为:疼痛、紧绷、烧灼、沉重、或活动肢体时有乏力感,通常行走时触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常见病、多发病,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血管外科医师可借助多种技术对其进行诊断和治疗。我科根据患者的情况腔内介入行动脉形成术、球囊扩张或(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术后中西药结合预防再发,已成功治疗数百例,甚至有大量临床诊断需要截肢的患者,经过我科的综合治疗后,成功保住了肢体,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治量。

 

保健: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改变、人口老龄化的进展,以及血管外科诊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率在我国有增加趋势。实验表明: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总胆固醇增高及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有高血压的高龄患者更易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所以戒烟、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对预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一定的作用。

 

6、下肢静脉曲张(筋瘤)

 

特色疗法:

下肢静脉曲张主要表现为下肢浅静脉迂曲扩张,伴有酸胀、不适和疼痛等感觉,站立时明显,原则上都应由专业的血管外科医生施行手术根治。我科目前采用省内领先、国内先进的微创血管腔内激光闭合术,创伤小,恢复快,无疤痕,术后复发率较其他手术方式更低。对于下肢静脉曲张已合并并发症(血栓性静脉炎、湿疹和溃疡形成),我科采用中药口服外敷等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每年为数百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解除病痛。

 

保健: 

下肢静脉曲张与遗传以及任何增加重力作用的后天因素,如长期站立工作、重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等有关。应尽量避免上述易感因素,多做踮脚锻炼,增强小腿后方肌肉的力量。早期治疗,有合并症时应及时到专业的血管外科治疗,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

 

7、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股肿)

 

特色疗法: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不正常的凝结,好发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急性阶段如不及时诊断和处理,一些患者可因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此外,多数不能幸免慢性血栓后遗症的发生,造成患者长期病痛,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严重者可以致残。我科目前采用介入方法经溶栓导管直接灌注溶栓治疗,使溶栓药物直接接触血栓,效果肯定。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性放置和取出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致死性肺栓塞。

 

保健: 

本病多发生于各种制动状态,如各种手术后、重病卧床、骨折固定、长时间静坐等,容易发生静脉血栓者,还包括肥胖、恶性肿瘤、脱水、红细胞增多症、肾病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部慢性疾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所以,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术后鼓励患者抬高下肢和早期下床活动,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药物预防可口服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药物。机械预防可使用循环减压弹力袜和气囊压迫。

 

8、糖尿病足病(脱疽)

 

特色疗法:

    糖尿病足病是由于周围神经营养障碍性病变、动脉闭塞性病变,以及容易合并骨和软组织感染等一系列病变引起的。足部溃疡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使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我科采用生物治疗(细胞疗法)联合自制中药清创换药,取得良好的疗效。对部分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施行动脉重建术、腔内动脉成形术或轮转术等增加患者的血供,促进溃疡愈合。我科通过特色治疗保住大量患者的肢体,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防保健:

    严格控制血糖,及时控制局部感染,穿着合适柔软鞋袜。长期使用中医中药能预防糖尿病足的病情进展。

 

9、主动脉夹层

 

特色疗法: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主动脉夹层是极为严重的心血管突发性疾病。疼痛是最主要和突出的表现,患者有突发性胸或胸背部持续性撕裂样或刀割样剧痛,放射到背部。95%可伴有高血压。我科根据患者病情采用腔内介入治疗置入覆膜支架,封闭破口,保持血流从真腔经过,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死亡率低。

 

保健: 

高血压和主动脉中层疾病是发生主动脉夹层最重要因素,应严格控制血压。本病起病突然,病情危重,是威胁生命的重要血管疾病,如有突发胸背部撕裂样疼痛症状,特别是合并有高血压病患者,应尽快就医。

 

10、腹主动脉瘤

 

特色疗法: 

腹主动脉瘤是严重威胁生命的最常见动脉瘤,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或仅发现脐周或中上腹部有搏动性肿块。有的患者感腹部有搏动感、腹痛,如腹痛突然加剧,往往是动脉瘤破裂。腹主动脉瘤破裂极其凶险。动脉粥样硬化是腹主动脉瘤最常见的病因。我科根据患者病情采用手术行人工血管置换或者介入治疗置入覆膜支架,腔内隔绝动脉瘤,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死亡率低。

 

保健: 

腹主动脉瘤的危险因素包括老年、男性、高血压、吸烟、慢性阻塞性肺部病变、动脉粥样硬化和周围动脉疾病等。积极治疗原发病,若出现类似腹主动脉瘤症状应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