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版|医院版|英文版|返回引导页
 
医院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75岁儿子陪102岁父亲送锦旗

来自:   发布时间:2015-05-04

   “明德惟馨,期颐是赖。”这是4月28日早上,一位102岁的老人家属,给安徽省中医院国家级名老中医鲍远程教授及脑病四科全体医护人员送来的锦旗上这样写道。这面锦旗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故事,请随笔者一起去探寻。

缘起三十年前

   “我父亲当时以为自己下半生都瘫的了,成了废人,没想到还能站起来,是鲍主任给了战胜疾病的勇气。”患者夏老75岁的大儿子回忆道,与鲍主任的相识,还得从1985年父亲生的那场病说起。那一年,夏老因脑梗塞就诊于省中医院。当时,医院规模还很小,条件简陋,更没有很多大型检查设备,在这种医疗条件下,最能考验一个医生的水平。“老父亲当时左手、左脚一点都抬不起来,我们几个人是一起把他抬进医院的。”小儿子接过话说,当时父亲这种情况,我们全家都不知道该咋办了,最令我们担心的就是,父亲会不会瘫痪,鲍主任接诊后,进行西医辨病,中医辨证,双管齐下,病人和家属的担心没有变成现实。出院时,夏老的左手已经能拿动筷子,家人扶着可以上卫生间了。

医患邻居若比亲

   “当时,他经常到我家来复诊”,夏老的儿子说,鲍主任了解到父亲和他住在相邻的小区,就每隔十天半个月“不请自来”,询问父亲恢复的情况,拿着小锤子(医学上称为叩诊锤)在他身上“敲敲打打”,并做一些康复治疗,但从不收取任何报酬。风里来,雨里去,半年后,夏老偏瘫的左半身已经基本恢复,可以从事一些简单的劳动了。

妙手治毒暖人心

   “当时,我们看了都挺怕的,都不敢用手碰父亲的腿”,夏老的大儿子说道。两年前,夏老左下肢发生了脉管炎合并皮肤感染,当时,左边小腿红肿,色如涂丹,热痛如烧,非常的“吓人”。鲍主任却不怕脏,亲自触摸、按压夏老的腿,观察其寒热、肿胀、疼痛等程度,还亲自将中药粉剂、鸭蛋清、面粉制成的药膏涂到夏老的腿上。几天后,红肿消退,并能下床活动。这些温暖无声的举动,感染、触动夏老家中每一个人的心。现在,夏老的家人、亲戚、朋友,无论谁生病了,都喜欢先找鲍主任看看。

有病指定看中医   

   “这真是一个奇迹,没想到,中药却可以在短时间内有这么好的效果,老祖宗的东西真是魅力无穷啊。”夏老的小儿子为我们讲述了另一个神奇的故事。

    一个多月前,夏老因下肢动脉侧支闭塞出现了左下肢肿痛,皮肤黯红,足大趾红肿。夏老一家首先想到的是来找鲍主任看中医。而此时的鲍主任,也已经是72岁的“鲍老”了。他考虑到夏老既往有脑梗塞的病史,102岁的高龄,急性起病,结合别的科室会诊意见,与家属商量后,放弃手术治疗,大胆尝试内科保守治疗。他立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为治疗大法,以中药内服和外敷为主,再辅以西药对症治疗,2周后,夏老的左下肢肿痛明显减轻,皮肤黯红消褪,足大趾炎症得到控制出院。这个例子也说明了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相互配合是非常重要的。

再活二十年 

    笔者眼前的夏老,虽然形体清瘦,但精神却很矍铄。“这三十年来,多亏了鲍主任及脑病科的医护人员的帮助,才能有父亲现在的健康。父亲现在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还想活到120岁啊”,夏老的大儿子说道。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下工靠技,上工靠德。如果说医技可以救治病人的肉体,那么医德便可以抚慰人的心灵。鲍主任看病,“看的是病,医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在救死扶伤的道路上早已花香满径了。

(文/胡蝶 脑病四科通讯员 张荣信 摄/陈小飞)

 

合影1

合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