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版|医院版|英文版|返回引导页
 
医院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寒风中请保护好自己的容颜

来自:   发布时间:2015-02-05

    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其成因大多与疲劳,精神紧张、外感风邪、外伤、肿瘤、脑血管疾病,脑炎、等有关。

    突发的面瘫多见于特发性面瘫,这种急性面神经的炎症,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以20~50岁青壮年最多见,小至3岁的幼儿,大至80岁的老人也可患病。该病大多发生在一侧面部,双侧同时发病很少见。本病发生与季节无关,但与天气乍寒乍暖,气温大幅度下降有关系,临床上经常发现,每一次天气降温之后,会有一批面瘫患者到医院就诊,好像呼吸系统的感冒一样,面瘫就像神经系统的“感冒”,非常常见。

    面瘫的常见类型:分周围性和中枢性两大类,中枢性面瘫大多与脑血管病有关,多见于中老年人。

    面瘫的常见表现:主要表现是一侧面部肌肉不随和,额纹消失,眼睑不能完全闭合,口角向一侧歪斜。得了面瘫不仅仅是影响了面部的形象,患病者还有许多不便,如面部怕冷怕风;有些患者伴有头痛、耳痛,眼睛流泪,结膜充血,一侧鼻塞,齿颊间塞饭;有些感到患侧面部板滞,感觉减退,症状重者还伴有听觉过敏,味觉缺失,有的还出现耳部疱疹等等。

    面瘫的中西医治疗:

    1.急性期:7-10天,休息,中、西药加热疗

 肾上腺皮质激素:早用、足量,短期(高血压、糖尿病、消化道溃疡、孕妇忌用)。

必要时抗病毒治疗

B族维生素神经生长因子

中草药内服,针灸、理疗

    2.恢复期:10-30天,非药物治疗为主,加功能康复

B族维生素、中成药

针灸、拔罐、理疗

面肌功能训练

    3.慢性期:30天—3个月,有的需6个月,甚至1-2年,治疗可采用针灸、按摩、功能康复为主,辅助一些药物治疗,极少数年轻患者通过手术矫正。

    面瘫是常见病,及时治疗,大多可以恢复正常,西医一般给以激素、维生素、营养神经之品对症治疗。传统的中医则根据不同类型的患者进行辩证施治,针灸疗法在治疗面瘫方面独到之处,因为针灸疗法直接介入病变部位,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使局部炎症水肿的消退。但是具体疗法的实施须因人而异,应当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和症状轻重缓急,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治疗。治疗方法选择使用得当,就不会产生副面作用,也较少留下后遗症状。

    面瘫的恢复及预后

    1、80-90%患者不同程度恢复,面瘫患者经过及时治疗后,大多在1~3个月内完全恢复正常,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二次或三次发病的情况,经过治疗大多仍可以恢复正常。

    2、10-20%留有后遗症,如一侧面肌萎缩,或者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口角拉向对侧,进食时流泪等。

    3、后遗症的成因:应该提醒注意的是,面瘫本身有一个发生,发展,稳定,恢复的过程,把握疾病的不同的阶段,施以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面瘫的初期,面神经处于缺血、水肿状态,不良的刺激会加重症状,所以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找有经验的医生进行诊断治疗,早期治疗不当会耽误病情,产生不良的后果。对于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还应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面瘫患者的防护

    1、休息、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面瘫是可以预防的,中医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说,过度的疲劳受凉,精神紧张,易损伤人体的正气,引发疾病。所以平时宜注意劳逸结合,冬季加强防寒保暖,夏季不能长时间直接受空调、电扇的冷风刺激;长途乘车时注意冷风从门窗缝隙中侵入;遇到气温骤降需外出时,可以先施以面部按摩再出门;洗浴后皮肤腠理开泄,或酒后汗出,寒风也易入侵,有条件的急性期患者建议休息一周,过度焦虑不利于疾病恢复。

    2、养成良好习惯,面部防护可以做面部保健操

已患面瘫者,有风的日子外出时须戴口罩。眼睛也应点滴眼药水以起保护作用。患病的一侧面部可以用毛巾做湿热敷。另外自行做双侧面部按摩,做皱眉、闭目、鼓腮、吹口哨等功能锻炼,以促进面肌随意运动和面神经功能的早日恢复。

    面肌功能训练,每个动作训练10-20次,训练10-20分钟,每日2次

    1、闭眼睁眼  先闭眼5秒,再尽量睁大眼睛,眉毛上扬持续5秒;

    2、皱眉挤鼻  两眉尽量向中间收缩,鼻翼向上收缩,做挤鼻动作,持续5秒后放松;

    3、吸允鼓腮  两颊面部肌肉向内吸,嘴唇前突,做用力吸允动作,持续5秒,然后放松;嘴唇紧闭,用力吹气,尽量不漏气,持续5秒;

    4、翘嘴呲牙  上下唇分别用力向上,向下伸出,持续5秒,然后放松,嘴角向上翘,做示齿状,持续5秒;

    5、开口闭口  用力张大口,持续5秒,然后放松,做张口闭口动作。

    6、干洗脸  双手掌相互摩擦,搓热后做洗脸动作,以面部感觉发热为度。

    面瘫患者如何就医

    1、初诊须及时,到正规医院,明确诊断。

    2、复诊的患者,了解自己的用药,病程,提供初诊的治疗资料,为下一步的诊治提供参考。

(针灸康复科主任 秦黎虹/文  陈小飞/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