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版|医院版|英文版|返回引导页
 
医院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功能磁共振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循证学依据

来自:   发布时间:2015-01-08

    杨骏教授课题组承担的973项目子课题“病理状况下面口部与合谷穴区联系的脑功能和突触可塑性研究” (2010CB530505),在项目组专家的指导及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日前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本课题共采集周围性面瘫患者针刺治疗前、中、后三次颅脑fMRI 数据329 例次,分析了不同病理阶段周围性面瘫针刺前后静息态和任务态fMRI 数据,通过比较分别针刺合谷穴、后溪穴及阴谷穴对周围性面瘫患者脑功能连接的影响,并与健康志愿者对照,证明了皮层功能重组在周围性面瘫康复中的重要作用,首次提出了针刺强化周围性面瘫的皮层功能重组是促进周围性面瘫康复的中枢作用机制,部分揭示了经络学说体表-体表联系的科学依据。

    本课题取得的主要成果可概括为:肯定面口部与合谷穴的功能联系;针刺治疗前后大脑激活区存在变化;③周围性面瘫患者皮层功能重组存在不同类型;④周围性面瘫患者前扣带回(ACC功能连接逐渐增强;⑤周围性面瘫患者不同病理阶段大脑对针刺的反应存在差异;⑥针刺前后初级感觉皮层(SI功能连接发生变化;⑦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前后ACC 功能连接显著改变;⑧针刺激活区存在穴位特异性。

    本课题组是迄今为止病例数最多、数据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周围性面瘫fMRI 研究数据,数据量居全球同类研究病首位,研究内涵丰富,达到较高水平。本研究提出的学术观点在相关领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已通过学术论文形式呈现,共发表学术论文28 篇,其中SCI 论文5 篇。

(袁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