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版|医院版|英文版|返回引导页
 
医院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辨草药,闻药香,立冬之日揭秘进补膏方制作

来自:   发布时间:2014-11-09

辨草药,闻药香,立冬之日揭秘进补膏方制作
昨日,星报联合省中医院举行膏方制作体验活动
陈小飞 记者 李皖婷/文 程兆/图

读者参观膏方熬药间

膏方收膏现场

 

    “要不是参加星报的活动,我们哪能到制药的后台来跟这些名贵药材亲密接触呢?11月7是立冬,如果想要冬季进补,立冬之后是最好的时间。昨天上午,市场星报联合安徽省中医院举行的膏方制作体验活动圆满落幕,参加活动的星报读者们对膏方的制作过程无不啧啧称奇。

现场探秘:膏方制作接近纯手工

    “总听人说起膏方,还挺神秘,可这种补药真有这么神吗?会不会只是一些药材的简单堆砌?来参加活动的十余位星报读者,几乎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疑惑。昨天上午9时许,星报记者带领读者来到安徽省中医院,试图揭开膏方制作的神秘面纱。

    一走进中草药房,一股浓重的中药味便扑面而来。在膏方制备室,当听到煎药室主任张明生介绍一剂膏方要经历十几道工序才能出炉时,读者们都表示一定要亲眼看一看膏方是怎么做出来的。

    原来,药房审方配料校对后,药材就进入膏方制备室。药物先要经过不少于5个小时的浸泡,使水分能充分渗透,才能使煎汁效果最佳化。浸泡之后是煎煮。

收膏是最繁琐的一道工序。医生将辅料、胶类、黄酒等放入锅内,与浓缩液一起搅拌,再用小火煎,不断搅动,并除去浮起的泡沫。在这个过程中,医生需要一刻不停的用竹棒搅拌,最少也要搅拌半小时以上,可谓纯手工制作。

    “这就跟炖肉一样,不搅拌的话就糊锅了。读者李大姐打趣道。读者陈女士则拿起一根竹棒试着搅了5分钟,便直嚷手酸败下阵来。

    “膏方制作蕴含着医师、药师的心血,一剂好的膏方必须辨证配置,一方一锅,如果完全现代化生产,没有手工成分,就会丢失了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张明生解释说。

专家支招:膏方最忌千人一方

    安徽省中医院副院长刘健告诉读者,中医讲求辨证施治,膏方更是如此,一张好的膏方需要专家的望、闻、问、切,悉心诊察后,以中医整体观为指导,既要针对多种慢性疾病抓要害,又要根据个人体质特点、虚实现状、寒热关系、气血状况等综合考虑,因此膏方的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医生的资质和经验。

    中医界素有宁看十人病,不开一膏方的古语。以省中医院为例,医院有严格的膏医师准入制度,按规定,有副主医师及以上资质才能开膏方。目前该院获得开方资格的专家也才几十名。

    即使是真正有实力的专家开出的方子,也不可能千人一方。如果不对症,可能一点作用没有,甚至吃了以后还会影响脾胃吸收。比如真正大虚的,还可能有虚不受补的情况,不能一味进补。

    刘健特别提醒,很多人在服用膏方时比较随意,想起来就吃一些。其实,膏方的服用方法是很有讲究的。

    对以滋补强身为主的膏方,应选择空腹服用,胃肠空虚,吸收力强,且不受食物干扰,药物更易发挥作用;针对胃肠道疾病或脾胃功能欠佳的膏方,则宜在饭前1小时左右服;针对心、肺等疾病的,一般在饭后半小时服;起到养心安神作用的,宜睡前服用。

载市场星报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