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版|医院版|英文版|返回引导页
 
医院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国家级名老中医徐经世给师承学生定规矩

来自:   发布时间:2014-02-08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前不久召开的“徐经世国家级名老中医工作室”2013年度师生座谈会上,国家级名老中医徐经世给不同层次的师承学生定下了规矩。

    徐经世是我院国家级名老中医、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指导老师,他对“师承”学生、传承博士后、“优才”对象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定下了规矩。

     “师承”学生跟师分三步走。第一步就是要侍诊抄方,学生要有足够的时间去跟师临证,至少要做到每周两个半天,静下心来,老老实实地抄方,这个阶段至少要半年时间;第二步是要求学生在跟师的第二年,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行处治病人,对病人自始至终独自诊疗,每周诊疗2-3例,在结业时至少要上交60份医案总结,这些医案必须是由学生本人独立完成并能体现老师临床经验和专长及诊疗的全过程;最后一步是对老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文字总结,要求每年度发表学术论文1-2篇,每季度撰写经典学习心得一篇以上,并且选定主题进行深入研究。

    “传承博士后”要遵守学习实施细则。“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工作”是中医药事业的“希望工程”,在站博士将是中医未来的“国家队”。根据国家《博士后管理规定》和在站学习的要求,徐经世专门拟定了《传承博士后在站学习实施细则》,内容涵盖了从理论学习到跟师临床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组织管理、学习方法与内容、学习要求等。他要求,在站博士后要参加工作站的集中培训;跟师临床每周不得少于两个半天;读书笔记,每月1-2篇;崇古研读《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尊师研读《杏林拾穗--徐经世临证经验集粹》;针对疾病或思维方式的培养设立主题,导师与学生一起开展学术讨论等。

    “优才”对象要研读医德医风和内科临床两个方面经典。国家中管局举办“优才”项目,旨在通过组织学员“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探索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进一步加强中医临床人才队伍建设。针对学员在专科的中西医诊疗上相对比较成熟的特点,徐老认为应该重点放在如何重塑中医临床思维上,对项目所列出的中医经典书目的研读要有所侧重,着重医德医风和内科临床相关典籍。在跟师临床方面,在全面继承指导老师学术特色基础上,要相对注重对于本科室相关疾病的诊疗思路与方药的运用,在自己诊疗过程中主动去运用指导老师的经验和思想,并及时向老师反馈心得体会,促进对老师诊疗思维的理解。

    据了解,2013年,该工作室在徐经世先生的中医经验总结及学术继承上取得了新的进展,主要标志有《杏林拾穗——徐经世临床经验集粹》已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发行;“第八次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研讨会论”优秀论文评选中,反映徐经世先生学术思想有关论文分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工作项目和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顺利启动;全年发表徐经世先生临床学术思想、经验总结学术论文5篇;完成徐经世先生诊治胃脘痛中医医案500余份等。

(陈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