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梦想就是幸福
■ 张莉
1997年,我毕业于一所医学院校,带着满腔热情,成为省中医院的医生。五年后,虽顺利成为一名主治医师,却难掩心底失落——临床上,由于许多患者因西医疗效不满意辗转来求助中医,我是西医“科班”出身,只能求助于专攻中医的同事。“英雄无用武之地”,由此萌发了学点中医的念头。
买来很多中医书,却始终读不进去——十余年的西医思维模式,岂能轻易改变?手捧《中医基础理论》,我总是难信服那些理论:说什么“面色萎黄”为“脾虚之象”,其实不就是“贫血”吗?所谓“肝→心→脾→肺→肾”相生理论,依据又在何处?近五年时间,这本书我没读完。
2003年,一位患糖尿病多年的亲戚染上免疫性疾病“天疱疮”,身体消瘦、满身疱疮。西医主张使用大剂量激素,但已高龄的他难以承受其副作用,省内外多家知名医院无人能治。无奈之下,他求助中医。我帮忙引荐了本院的“国家名老中医”徐经世先生。没想到,一月后,病情有了很大改观,身体溃破处已结痂,人也精神许多。再接受治疗一年后,竟完全康复了,至今仍健在。一个被西医判了死刑的人,中医竟短短一年间将其治愈,这给了我很大震撼,再次萌发学中医的念头。于是,找来《中医诊断》、《方剂》等精品课程视频,见缝插针抽空看;医院每周五的名医堂授课,我每场必听;跟着老师抄方,遇有不懂处一定再查书琢磨。几年下来,我也能对一些病人作出正确诊断,偶尔的开方也能得到老师赞许。在同事的鼓励下,我决定报考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师承人。此后的一年半时间,我利用业余时间埋头读书,家中墙上贴满中医汤头歌的小纸条,手机中录入方歌,MP3下载了课件录音,上班的间隙、上下班路上,点滴时间全被用来学习中医。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8月,我终于顺利通过审核,拜师成为一名中医医生。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祖祖辈辈通过长期反复的医疗实践逐步形成的医学理论体系。近些年,中医养生更是由于它的历史沉积、方式多样和效果奇特,备受国内外老百姓热捧。把中医知识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个小习惯的改变,一些小细节的注意,都能起到未病先防、未老先养的作用。中医历经数千年不衰反盛,充分显示了自身强大的生命力。
套用电影《中国合伙人》中的一句台词:“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个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 ”作为中医医学梦想接班人的我们,肩负的振兴中医的使命重大。对我而言,更是要充分利用中西医知识优势,认真思考怎样才能立足中医、走中西医结合之路。人常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虽不尽然,但也说明一些道理,有许多疾病从中医入手确能寻出另一片天地。所以,我们一定要坚定中医信念,读经典、做临床,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临床疗效、造福于病人。
载安徽日报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