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版|医院版|英文版|返回引导页
 
医院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人民网———顽疾会诊“进行时”:蜀山居民家门口就能看名医

来自:   发布时间:2013-11-21

人民网合肥11月20日电(记者 刘甜甜)“以往,一个病人如果身患多种疾病,光是在医院挂各个科室的号,就得跑半天。现在有了这项惠民政策,变成了众多名医齐上门,为一个病人专门会诊”,在接受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专访时,安徽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安徽省中医院副院长杨文明赞许地说:“蜀山区与中医院共建专家会诊,从政府方面来推动,是为老百姓做了件大好事,并且多方都受益匪浅。”

专家会诊“慢工出细活”

多年的临床经验,让杨文明对多学科会诊一直很赞同。“人体是一个整体,某个部位出现病症,很多时候并不是单独的问题,尤其是一些疑难杂症和慢性病,对单学科的医生来说,某种程度上就像‘盲人摸象’。”杨文明举例说,假如一个病人有多种慢性病,心脑血管病要吃五味药,脑外科又给开了五味药,其他的并发症还要吃药,每天光吃药就让人受不了。更可怕的是,病人又如何知道,这些药吃下去以后会不会发生新的化学反应,再给身体造成其他影响呢?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可以优化诊疗方案、让病人得到更好的救治,而且避免成为“药罐子”呢?当然有,那就是:专家会诊。

“平日里,医生在门诊坐诊,三五分钟就得看一个病人。专家会诊时,这些优秀的大夫半天时间里只给四五个病人看,可谓‘慢工出细活’,每一个病人都能获得最优化的治疗方案。”

这不,一个多月前,杨文明参加的一次会诊中,有一位65岁的老太太,高血压、糖尿病、脑梗等四种疾病缠身,每顿饭要吃15种药,还得定期打胰岛素。经过会诊,杨文明和同事们将其所需药品精简到6种,不但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而且病症得到了更好的控制。

百姓得实惠 家门口看名医

尽管这种共建会诊在蜀山区才刚开始,但是,杨文明早在10年前就见识过专家会诊的好处,并且,从中学到了其他学科的更多知识,也使得医技日新月异。

2003年至2008年,在北京工作过的那5年,对杨文明来说是太重要的人生片段。“那5年的时间里,我在北京一家医院里,每个周二都要跟其他科室的主任联合查房、会诊,各个科室的专家们,用他们丰富的知识和见解,破解了一个又一个医疗难题。正是那5年里的日积月累,让我充分学习到了其它科室的知识,对病症的判断和诊疗有了更全面、更综合的技术。他们都是业界顶尖的专家,我能学会他们的知识,也正是会诊中耳濡目染的结果。”

对于中医院的大夫来说,出去会诊是多学科专家互相揣摩、交流、学习的好机会;而对于蜀山区的居民来说,不用东奔西走,在家门口就能受到省内最好的专家悉心诊断、最优治疗,少花钱、少跑腿,还好看病。“这是蜀山区政府给百姓办的实事、好事、大事”,杨文明也由衷地希望:这一小步迈出去了,以后还能大步走更远,福泽更多普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