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针灸学科带头人、医院院长杨骏主持召开2013年学科科研课题工作会。学校科技处副处长李梦,医院常务副院长刘健以及该学科团队成员参加会议。
会议首先听取了学科承担的国家97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等课题研究工作汇报。
从汇报来看,各课题研究工作都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国家973项目“病理状态下面口部与合谷穴区联系的脑功能和突触可塑性研究”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并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SCI论文1篇。其研究成果有:面瘫患者不同病理阶段,大脑对针刺的反应不同,大脑针刺的刺激与大脑功能连接状态密切相关;面瘫的脑功能连接变化分为快临时改变,慢临时改变,反弹改变以及持久性改变等四种类型;面瘫早期和后期的SI功能连接在针刺前后发现显著改变,该结果进一步验证了针刺通过改变大脑功能连接发挥作用,且受到大脑功能状态影响的观点; ACC与大脑体感运动区连接强度随着面瘫病程的延长而相应增强,在面瘫患者康复过程中,ACC在促进皮层功能重组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脑对针刺的反应存在偏侧性特征;静息状态下的大脑功能存在显著性性别差异;大脑的体感区对针刺的反应程度呈现出一种典型的习惯化效应特征,这种特征不仅能够解释以往研究存在的、许多似乎相互矛盾的结果,也能合理地解释针刺镇痛的神经生理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另外,两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电针治疗严重功能性便秘有效性和安全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和“电针缓解绝经过渡期绝经相关症状有效性和安全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以及2012年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针灸康复优化技术治疗中风后偏瘫的规范研究”正在研究中,各中心负责人汇报了各自的进展情况,并就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研讨,提出了下一步研究方向。
杨骏就下一阶段课题研究工作提出以下要求:做好课题的总结,以及课题的鉴定、奖项的申报;要严格把握研究的时间节点和研究质量;要规范课题经费的使用;做好论文发表等。
刘健对该学科在科研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表示赞赏,下一步将全力支持学科的建设。
(袁爱红 陈小飞)
会场
学科带头人杨骏院长讲话
常务副院长刘健讲话
汇报现场
汇报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