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版|医院版|英文版|返回引导页
 
医院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省中医院研究有突破 针刺反应取决于大脑功能状态

来自:   发布时间:2013-06-08
    本报讯  (通讯员殷玉磊  徐春生  记者冯立中)由安徽省中医院杨骏教授主持的国家“973”课题《病理状况下面口部与合谷穴区联系的脑功能和突触可塑性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根据研究成果,研究人员提出了大脑对针刺的反应取决于大脑功能状态的学术观点。近日,该研究成果在英国《循证补充替代医学》杂志上发表。
    长期以来,针灸究竟是通过什么机理产生作用,一直是中医研究者的主攻方向之一。根据中医“面口合谷收”的理论,杨骏等开展了针刺合谷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并将其和针灸机理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2010年,该课题研究被纳入国家“973”项目。
    在研究中,课题组根据大脑在不同生理病理条件下功能状态不同的特点,选取了100名患者和健康对照者,通过观察周围性面瘫患者不同病理阶段以及健康对照者在针刺合谷穴后的功能性核磁共振图像表现,发现大脑在不同功能状态下,对针刺的反应存在差异。比如,面瘫患者在治疗前的功能性核磁共振和健康对照者明显不同,而在采用针灸疗法治愈后的功能性核磁共振和健康对照者基本一致,表明针灸治疗面瘫是通过刺激合谷穴位,调节大脑功能状态后,对面瘫病症产生作用的,从而在中枢神经系统层面揭示了大脑在针刺作用中的关键作用,客观上印证了针刺对疾病的调节机制,并提出了大脑对针刺的反应取决于大脑功能状态的学术观点。
      (原载《健康报》2013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