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报讯 (陈小飞 记者 王松青)又是一年春来到,大家都在琢磨“春捂秋冻”。中国医师协会养生专业委员会常委、安徽省中医院刘健教授提醒大家,光知道不减衣物还不行,要把“春捂”的重点放在“养阳”上。
刘健说,阳气主要包含三层意思,即正气、功能和热量。春天阳气逐渐旺盛,但由于天气冷暖不均,阴阳交错机会较多,稍不注意就会耗伤阳气。专家为您养阳支了几招。
生阳的食物。春天,大葱、蒜苗、香椿、荠菜、韭菜和芹菜陆续上市,这些食物能生发阳气,帮助调节阴阳平衡。此外,早晨喝一碗红枣花生粥能暖胃,增强胃肠功能,保证营养充分消化吸收,促进脏腑功能协调。
注意:酸味食品不利于阳气的生发,火锅羊肉、狗肉可能损耗阳气,要少吃。
促阳的运动。春节户外活动比如登山、慢跑、太极拳、郊游、跳绳、荡秋千等,能加快血液循环,有利气血运行,同时可以愉悦人的心情。
注意:太阳出来以后,阳气更旺,这时进行户外运动较好。运动以微微汗出为度,不能大汗淋漓,这样反而伤阳。
养阳的保健:坚持每天按压大敦穴(脚大趾甲根部外侧)、太冲穴(脚背第一、二趾骨之间)15至20次,从而达到养肝而养阳的目的。
注意:保持心情舒畅,情志调达,因为人的情绪不好会伤肝脏,影响新陈代谢,造成脏腑失调。
载安徽市场报2010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