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版|医院版|英文版|返回引导页
 
医院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国医大师徐经世寄语新生:矢志中医 理术兼修

来自:   发布时间:2022-09-29

9月29日上午,安徽中医药大学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总结表彰大会。教师代表、国医大师徐经世以《矢志中医理术兼修》为题谆谆教诲后学。以下为讲话全文。cb6153a355289b22861f5107cc22a5f.jpg

矢志中医 理术兼修

——与中医学子谈如何学好中医

国医大师 徐经世

同学们,你们好!

五彩金秋,天高云淡,新的学年,迎来新生。作为一名从事中医临床七十年的中医人,看到你们对祖国传统中医药充满如此高亢的热情,令人欣慰。

在今天新生中有一对双胞胎姐妹花考入我们安中医,她俩来自河北省,她们志向高远,是青年中医之秀。

中医药是祖国文化的瑰宝,至今已传承数千年且兴而不衰。中医是一门实用科学,其主旨是以人为本,人法自然,整体思维,维护健康;其内涵丰富包括了古代哲学和朴素的唯物辩证法,在疾病防治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和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保健的需求,更显示出她的独特作用和魅力。

作为中医学子,尤其是在校学习的你们,如何能真正掌握中医这门古老而又与时俱进的医学科学,我觉得有义务结合自身的学医行医历程,跟大家谈一谈,希望在你们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有所帮助。

一、树立中医信念,坚定文化自信

要立志做一名真正的有抱负的中医生,首先是要树立中医信念,解决人生价值追求的问题。坚定的中医文化自信是一个人治学的精神动力,这种自信从哪里来?自觉自为的信念来源于哪里?我认为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

1.中医药文化自信来源于几千年治病救人的传承,西医学传入中国仅仅不到两百年的历史,当然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中华民族数千年繁衍生息,祛疾疗伤靠的是什么?是靠我们中医药的预防、治疗啊!

2.自信来源于中国中医药是世界上最为系统完整的生命医学体系。数千年来中华传统医学大家灿若星辰,如华佗、孙思邈、张仲景等,形成的医药学经典巨著,诸如《黄帝内经》《伤寒论》《温病条辨》《神农本草经》《千金要方》等为中华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沿用至今,日久弥新。

3.自信来源于中国中医药拥有的独一无二的优势,优势显示在五个方面:

①中医药的经济学优势:中医药的“简、便、验、廉”释放了独特的魅力,深受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

②中医药的生态学优势:当前世界发达国家都致力于“绿色科学”的研究,其宗旨就是取之于自然,回归于自然。

③中医药的预防学优势:中医强调和重视“治未病”学说,从卫生经济角度看,中医药养生保健将是未来人类医疗保健的基础,也是中医走向世界的基础之一。

④中医防治重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优势:在防治传染性疾病方面,中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大量的有效方剂。在历次传染病如乙脑、非典、禽流感、登革热等防治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当前新冠疫情的防治,中医药干预治疗作出了重要贡献。

⑤中医药具有的不可替代的比较优势:对目前西方医学束手无策的各类富贵病和所谓“亚健康”状态,中医的许多非药物疗法能起到根本防治作用。

4.自信来源于中医药发展被确立为国家发展战略,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国务院名义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大会,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发展极为重视,指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中医药发展开辟了崭新的前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进坐标中,中医药人将面临更加光荣的责任和历史使命。

所以,学习中医是一个终身的过程,不是仅仅凭着兴趣就能走下去的,非有笃志者不可为。学习中医态度要诚恳,不能带着傲慢的心态来学习。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学中医学什么

中医历史延续数千年,药有千种,方有万则,中医书籍更可谓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穷尽一生也不一定能读完,所以作为在校数年的你们,“学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

1.中医学习重点要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其中核心两大方面:一是阴阳学说中的“对立制约”关系;五行学说中“生克制化”关系;藏象学说中的“知常达变”“司外揣内”“天人相应”的整体观;“三因制宜”的个体化思想等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原则。另一个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诊疗思维,临床常用的辨证思维。“八纲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辨证思维。

2.在学习过程中,尤其重要的一点要跟大家提一提,那就是“走向”问题。虽然我们的教程安排中都设置有中医、西医学知识,临床上中西医运用各自的技能为病患解除痛苦,都是值得尊重的。但作为中医学子,希望你们要好好学习中医,要能够运用中医的思维与方法去治病救人。针对不同的疾病阶段,宜中则中,宜西则西,但不可中西药夹杂,双重用药,这样不仅仅是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更显示不出中医的特色优势,若要如此下去,将成为不中不西,这个问题已经在当前的中医临床上凸现出来。我们要发挥中医药优势,坚持中医药并重,用“和而不同”的智慧显示中医药疗效。

中西医分属两个不同的认知体系,西医注重微观分析,中医更倾向于宏观把握,要在辨证思维的基础上做好结合,弹好钢琴。相信你们毕业以后走向临床,既有较强的中医功底,又掌握着现代医学知识,只要肯努力,分清主次,做到不偏离中医,就一定能更好地服务病人,提高疗效,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临床家。

三、学中医怎样学

学中医怎样学?清末名医戴星甫“熟读王叔和,还要临证多”之言,可谓确说,用现代话说就是要“读好经典,做好临床”,也就是理论临床相结合。

研读经典对于学习中医而言可谓一大捷径,大家公认的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必须认真研读,其他历代名家也多有著述,需泛读博览,厚积薄发,由博返约,这是读书成才的必然过程。要了解经典成书年代的文辞用法,又要通晓古代朴素的唯物辩证观哲学,于无字处用功。读书同时,又要注重思考,不应有口无心,泛泛而过,谨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之诫。

我在这里就多读书,读为所用,归纳了“读、看、练、记”四字。“读”,就是埋头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站在理论的高端上;“看”,是随师应诊,学习老师的诊治经验,从实践中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练”,是在中医典籍和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历练,不断地提高医术;“记”,是在实践中多写多记,对中医典籍的学习心得、师诲及临床成功经验一一记录,认真揣摩,心领神会,不断达到自我提高。所提“四字”读书法,是我在学习,临证中不断感悟出来的,有可借鉴。

中医的学习必须把理论知识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升华,提高疗效,这是我们读书,学好专业的关键所在。至于如何“做好临床”,我想从五个方面和同学们谈谈:

1.知彼之苦,若己有之

做好临床,首在修身。身为医者,德术并重。自古明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所以怎样学好中医,做好临床,必须把品德修养放在第一位,始终怀有“知彼之苦,若己有之”的情怀,去对待病人,尊重职业。

2.博采众长,集思广益

中医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许许多多的中医先贤们都是在学习吸收他人的成功经验及理论,并不时思考总结临床中的失败教训,注重博采众长,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丰富自身,所谓“转益多师是我师”。这种求知精神是一种素质修养的表现,也是打好专业基础不可或缺的优良学风。何况医学是关乎生命,治病救人的高尚职业,必须要具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也只有知识广博,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才能应对各种复杂疾病,解决病患痛苦,做到恪尽职守。(新安自古名医辈出,如明代吴昆,清朝叶天士都是医学史册上著名人物。吴昆15岁学医,三年技成,在师父的鼓励下,遍历三吴、江浙、荆襄、燕赵等地,师医道贤于己者,辗转拜师70多人,医学大进;叶天士从小熟读《内经》《难经》等古籍,对历代名家之书也旁搜博采。不仅孜孜不倦,而且谦逊向贤,信守”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只要比自己高明的医生,他都愿意行弟子礼拜之为师;从十二岁到十八岁,他先后拜过师的名医就有十七人,后人称其“师门深广”。)

3.聚精会神,一丝不苟

做任何事情都要认认真真,集中精力去完成,切不可抱着应付的态度或草率从事,更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求深入。所以,要树立一种无私和执着的精神,这种精神简而言之就是要聚精会神,一丝不苟。以医而言,由于职业的要求,更要培养这种精神,在诊务中要细察病情,以病人至上,做到有问必答让病人满意,服务到位。

4.辨证思维,随机应变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博大精深,富有深刻内涵,要掌握好它,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和实践能力,以及敏捷的思维,方可随机应变,切中病机,把握好主次。同时还需要尊重现实,正确认识中医的特色优势,达到治病求效的目的。

5.取方用药,以效为本

为医之本是治病救人,但诊病的过程,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取方用药,而方药的取用,又贵于圆法变通,把握分寸,抓住主要矛盾,权衡利弊,标本兼顾,不过有时也要“重拳出击”或“点到为止”,或“润物无声”或“双管齐下”。尤其是药对之宜,生制之异,唯求增其效而纠其偏。所谓“圆法变通”,是有准则的圆法,也即是“万病不离其宗”。尽管病属疑难,只要善于抓住关键,“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则四两之力,可拨千斤,以获奇功。

所列五点,是我临床数十年归纳所得,今后同学们步入临床,只要踏踏实实做中医,会有更深体会。

最后,以唐代文学家韩愈《劝学诗》所言“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之句与大家共勉,希望大家能够“多读,深思,虚心,躬行”,寄望你们能忠诚于中医事业,学好中医,做铁杆中医!

来源:安徽中医药大学2022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