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由我院刘健教授主持、安徽医科大学和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参与的安徽省高校协同创新-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基于固本培元的新安健脾系列方改善 RA 寒湿证、湿热证患者感受的诊疗方案研究》中期汇报会在医院召开。大学校长彭代银,安徽医科大学副校长余永强,大学副校长、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专职副院长李泽庚,大学科技处处长吴德玲,医院副院长刘健,亳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周美启,大学药学院吴虹、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缪成贵,医院科研部王欢,项目组成员及博士、硕士研究生等25人参会。会议由科研部副主任何斌主持。
彭代银在讲话中指出,代表学校及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对刘健教授团队有效工作表示感谢和敬意,对项目组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肯定,认为该项目在中医整体观指导下开展系统研究,具有显著的中医特色和临床优势,取得突出成果。同时也指出该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四点意见,一是优化实验设计,细化辨病与辨证结合,二是强化质控与管理,三是深化项目推进机制与整体实施;四是进一步扩大推广应用及成果转化。彭校长勉励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认真工作,多出成果、早出成果、出大成果,高效推进项目的进展与实施。
项目项目负责人刘健汇报该项目研究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项目组成员硕士研究生贺明玉、王帆帆、王馨、周琴同学、博士研究生孙艳秋、文建庭同学分别汇报了各自的研究内容。
围绕项目进展,与会专家展开了热烈的研讨和交流,大家一致认为该项目目标明、方向正、内容多、工作实、方法新、体系全、动作快、成效显,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相结合,优势突出、特色显著,指出该项目运行规范有序、推进迅速、成果丰硕多样。专家建议提出几点建议:一是该项目病例来源于多家合作单位,对病例纳入标准及质控体系要严格把握;二是注意临床指标与患者感受之间的关系,、;三是关注RA发病各阶段与证型的关系,注重新药转化,体现服务于临床的价值;四是关注ceRNA网络化研究在RA中的机制,发挥中医药治疗RA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机制;五是区分在不同证型患者感受研究上的异同点,突出重点与亮点。
刘健代表项目组表示,将对研究资料进一步收集、汇总和分析,细化量化不同证型患者感受的区别,相应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对应的治则治法及方药研究,寻找异同点,突出创新点,尽快完成研究任务,为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多做贡献。
(文建庭/文 刘健/审核 戴心悦/图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