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病案档案中心收到临床医师转来的一个病人特殊求助:市民殷先生一家正满怀深情地筹备已故父亲(1925年出生)的百岁诞辰纪念活动,殷先生一家却被一个看似简单却困扰众人的难题绊住了脚步——父亲的确切离世时间。家人记忆中只剩下“1996年8月”这个模糊的时间框,具体是哪一天,众口不一。为了不留遗憾地完成这场庄重的纪念,抱着最后一丝希望,他们求助于医院。
病案档案中心的工作人员接到请求后,没有丝毫耽搁。尽管距离老人最后一次住院已过去近三十年,但依托中心历史病案数字化翻拍管理系统,工作人员迅速在系统中输入姓名、可能的住院科室和时间范围进行检索。令人惊喜的是,系统精准地调阅出了当年的病历档案数字影像。在保存完好的电子图片上,一行清晰的手写记录跃然眼前:“1996年8月11日”。这个困扰殷家多年的时间疑云,瞬间被这份权威的原始凭证驱散。
“我们真的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快三十年了,还能这么准确地找到!”当家属从病案工作人员口中听到这个确切日期时,难掩激动。
这份跨越时光的精准查询,绝非偶然。它背后是病案管档案理工作的规范、科学管理。近年来病案档案中心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历史病案完成了数字化翻拍,使得历史病案的存储、调阅、利用更加科学和便捷。
病案的价值,远非泛黄的纸张所能概括。它是患者诊疗历程的忠实见证,是医学研究与进步的基石,是医疗质量追溯与纠纷处理的关键证据。而殷家的这次经历,则生动地展现了病案更深层的社会价值与人文关怀——它帮助一个家庭完整了关于至亲的生命拼图,抚平了因记忆模糊带来的遗憾,让那份慎终追远的孝心与敬意,得以在一个清晰无误的时间坐标上庄重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