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版|医院版|英文版|返回引导页
 
医院文化 首页 > 党建工作 > 医院文化

我和医院共成长

来自:   发布时间:2015-11-20
 

    1982年7月我这个小丫头片子稀里糊涂地被学校分配至医院上班。报到那天我有点失望,一个堂堂的省级医院太大跌眼镜了,整体状况用"倭小蹉"和"脏乱差"来形容它一点也不过分。医院的建筑物只有住院部和高干病房是低矮破旧的楼房,其它都是青砖瓦的平房。职工宿舍是铁皮房,周边杂草丛生,蒿草长得比人还高,我们被蚊虫不分昼夜地叮,浑身上下有无数个包,保健科罗芙芳老师看着心疼,向院部申请特批了风油精发给我们,现在想起来还挺感动的。各科室分布在不同排的平房里,一个小小的化验室分布在不同的五排平房里,医院许多地方没有路灯,晚上黑黢黢的,化验室值夜班的用手电筒照明,拎着挂满钥匙的大板,从一排平房穿至另一排平房,钥匙叮叮当当的声音似为自己壮胆,遇到刮风下雨更是吓人,就在离医院大门不到50米的地方有一貌似农家茅坑的太平房 ,旁边还有一片茂密的森林,风一吹呼呼地响,许多树影窜动,胆小的早已魂飞魄散,大家戏称值夜班的为"夜游神"。

    不久医院标志性建筑物五层门诊大楼竣工了,化验室终于能集中在同一个楼里,告别了"遍地开花"和"夜游神",虽然各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环境设施还是比较简陋,更谈不上有什么先进设备。一晃三十三年过去了,当年桃李年华的我被时间塑成了现在艾服之年的我,同时也把我锤炼成本专业的行家。当年引以为傲的门诊大楼也被风雨磨砺得遍体鳞伤 ,不能满足科教研于一身的教学医院发展的需要。

    2015年5月18日,我从工作了33年的门诊大楼搬进了"高大上"的基地大楼。我是个非常恋旧怀古的人,虽然刚开始搬离门诊楼时有一万个不舍,心情像打翻了的五味瓶,但基地大楼太有吸引力了,你会不由自主地被它"俘虏"进驻。宽敞的大厅、整洁的诊室、先进的设施、高端的设备及智能化的管理等等,无一不在调节和调动你的各路神经,唤醒你每个器官,让你有愉悦的心情、十足的干劲、饱满的精力、干练的效率和清晰的思路投入到临床工作和科教研中。我很幸运地见证了医院是怎样一步步地倔起的,我很幸运地赶上了医院发展的顶峰时期。我想再为医院工作33年直至鲐背之年甚至期颐。我想永远跟随医院前进的步伐,见证医院未来的变化、发展和腾飞。

(作者:门诊二支部  皮肤性病实验室刘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