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版|医院版|英文版|返回引导页
 
医院文化 首页 > 党建工作 > 医院文化

【先进典型】“百医驻村” ,当好村民的健康守护者

来自:   发布时间:2021-07-20

2019年7月,安徽省健康脱贫“百医驻村”行动启动。我院四名医生响应号召,舍小家、为大家,克服种种困难,将优质的医疗带到村民身边。从专家到村医,转变的是角色,不变的是为患者服务的真情。两年间,他们走遍村落的角角落落,向村民普及健康常识,带教当地村医,提升当地的医疗水平,让优质医疗服务继续延续下去。他们不仅给山区患者带来一流的医疗服务,更将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广大贫困群众的心坎上。

他们的到来,让村民足不出户看上病

“首次出诊,让我记忆犹新,虽然是简单处理的一例脑梗病人,我却真真切切感受到基层医疗条件的有限,村民们对基本医疗保障的迫切需求,也深切地领悟到‘健康脱贫’的真正含义。” 2019年7月11日,王良慧所在的凫峰镇李源村卫生室遭到山洪侵袭,房屋漏水,坍塌严重,组织上安排他暂时先在凫峰镇卫生院上班。当天,卫生院接到求助电话,王良慧跟随院长到达村民方大爷家中发现,74岁的方大爷脑梗发作后5天,家中只有老伴照护,老人儿子在外务工,才刚刚赶回家。由于不能进食,方大爷营养状况较差。考虑到误吸的风险,王良慧提出为方大爷置入胃管,方大爷的儿子县城购买胃管,一个多小时后,方大爷的儿子从县城购买了胃管回来,王良慧确定胃管妥善固定后,现场演示了鼻饲流质饮食的方法,并嘱咐家属按时给方大爷翻身减压,在臀部用鸡蛋清或者隔夜茶水涂擦,起到类似液体敷料的减压作用。

2019年8月9日,李文华前往定远县吴圩镇九梓村村民宋延英家走访,帮助落实报销医药费政策,并检查她的身体情况。2018年3月,宋延英确诊肺癌,丈夫杨开华,患糖尿病三年。得病前,夫妻二人开饭店,生活衣食不愁,现在却因为重病一落千丈。宋延英定期在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复查,按时服用靶向化疗药,一年需要十五万多元的药费,按“351”政府兜底和“180”补充医保的政策后,患者每年自付费用在一万元左右,极大地减少了家庭费用的支出。

凫峰镇凫坑村全村共有634户2200人,且居住较为分散,村民平时白天在外劳作,很多患病老人在家中缺乏照料,特别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群众,缺乏系统的治疗。为此,邵明峰专门上门进行治疗、问诊,有时为了配合病人家属时间,经常是早出晚归。“前一段时间,我婆婆摔了一跤,她脚摔骨折了,现在不能走路,邵医生是省里来的,技术很高明,不用去医院住院了。他经常到我家里来帮她量量血压,检查身体,问她身体状况,这样我们就能安心做事了。”村民刘爱云说。

“无论山路多险多艰,走访工作都要做到位,保证不漏一户,不丢一人,有些困难是意想不到的,但也都能想办法一一解决,例如,村里的河二组位于一个山坳里,刚下乡那会,去河二组走访,好容易翻山越岭摸到地方,村口的大狗却不让进,大老远地冲过来,又叫又咬,这种情况事先确实难以预料,没办法,后来我每次去都带些火腿肠,喂了它几次后,它再见到我来就摇尾巴,不叫也不咬了,现在村里组里每条狗的名字我都能叫的出……”邵明峰说。

“刚开始因为方言,交流起来比较困难,好在有部分村民是饥荒年代从我的家乡安庆迁徙过来,半年下来,在语速不太快的情况下基本能听懂大半。”走访到户,完成贫困人口及高血压病、糖尿病、严重精神病障碍等慢病患者的履约服务及体检工作是石国斌众多日常工作中的一项,每年9月前后是全镇各村大体检,他与镇卫生院同事组成工作小组,每天天亮就开始逐村开展65岁以上老人及贫困户体检,连续半个多月,所有体检数据及化验结果再录入县公共卫生系统。离卫生室2、3公里外的村民,85岁的汪大爷,患有高血压、慢性肾衰、肾性贫血。2018年2月开始腹膜透析,汪大爷年纪大、操作不规范,而腹透需要称重、记录超滤量、尿量,隧道口消毒等等步骤。石国斌了解后多次上门帮助汪大爷调整腹透(腹透液2000ml/袋)次数,每6小时更换一次,自费购买电子秤送到汪大爷家中,指导汪大爷称重,隧道口处理,指导记录等。

做好“传、帮、带”,让优质医疗延续下去

村医的工作不仅仅是治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更多还承担着健康教育、健康知识普及等多种工作,事无巨细,工作任务繁重。

李文华在村卫生室和国医馆各带教一名医师,在李文华结束两年驻村时,她们已经能接续并能胜任村卫生室和国医馆的各项工作。他利用自己中医骨伤专业特长,打造镇卫生院优势特色专科。定期主办讲座,进行了“腰腿痛的鉴别和治疗”、“四肢骨折的诊治”等系列讲座。对骨折复位技术,他进行“手把手”的示范操作。现在镇卫生院都能熟练地处理颈椎痛、腰腿痛及骨折类疾病,尤其是对一些原来不能治疗的骨科疾病现在也能得到及时治疗。李文华驻村期间,镇卫生院主持手术52台,提高了医疗服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由于镇卫生院急需一盒断钉取出器,经过李文华的努力,我院工会赠送一盒断钉取出器,极大地方便了骨科的手术,更好地服务当地的村民。

基层医疗条件相对薄弱,医务人员也迫切需要提高业务水平,为此,邵明峰不但要完成村医的各项工作,每周还要抽出两天时间到镇卫生院坐诊,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帮助年轻医生提高业务能力。“邵医生在给我们指导的时候非常细致,对提高我们医务人员技术起了很大作用,现在我们在卫生院能开展一般的小手术了。”凫峰镇卫生院医生徐旭勇对邵明峰的医术很肯定。“打麻将的少了,跳广场舞的多了;油盐吃的少了,水喝的多了;有病得过且过的少了,咨询医生去就诊的多了;垃圾少了,花草多了……”村主任谈到村里的变化笑着说。

通过诊疗示范、教学查房、病案讨论、幻灯讲座、电话微信沟通、义诊,指导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医生及村医基础管理、诊疗技术、医疗服务等。石国斌在卫生院、村室、村委及村民易聚集地举行慢病,中暑、溺水、烧伤等常见风险疾病的健康宣教;给当地中小学生开展传染病、溺水等危及学生生命健康的公卫事件及近视防护等宣教。

“看到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我仿佛看见多年前的自己,同样从大山里走出来,如今我能为他们布道传识,百感交集。”王良慧不仅将自己的专业所学教给当地村医,还为凫峰镇中学全体学生进行了现场的心肺复苏培训。

抗击新冠,步履不停

新冠疫情期间,乡村的疫情防控有着艰巨的任务,尤其是在春节前后,面对从疫区返乡的人员,邵明峰身着防护服,走遍大山小岭,挨家挨户进行排查、登记、宣传、教育,上报可疑情况,参与公路上的蹲点值守,帮助卫生院制定流程和预案。

石国斌前往镇口及县高速口卡点轮班、督促疫区关联返乡人员居家医学观察、对中铁隧道局三分部返岗返工人员及返校师生员工进行疫情防控宣教等。

王良慧与村干部、卫生院医务人员一道,张贴宣传标语,走村串组,一边反复解释居家少聚集、少外出、勤洗手,勤通风的重要性,一边劝导村民不信谣不传谣,减轻他们的恐慌心理。村里有一条县道贯穿其中,车流量较往常虽有减少,但仍有输入病例的可能,镇政府在村口设立道路检查点,王良慧便承担起对每一过往车辆乘员测量体温,登记相关信息的任务,尽最大可能杜绝输入病例。

疫情刚开始,李文华立即排查村里从湖北,尤其是从武汉回来的人员,九梓村常驻人口就有3000多人,排查的工作量大。通过一天的排查,共有15个从湖北返乡的人员,他们也立即被居家隔离14天,期间李文华每天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直至隔离结束。

疫情防控期间,由于村里各个出入口封闭,限制了村民的出入,慢病患者出入不方便,驻村医生主动送药上门,对于一些高血压或糖尿病的患者,定期入户测血压、血糖。

在不断拓展村医服务的高度、深度、经纬度的同时,驻村医生也建成了一座友谊桥梁,将原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驻村地紧密联系起来,从领导到同事都给予了大力帮助和支持,利用现有的信息高速通道,各种疑难杂症都能得到相关科室的远程会诊,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专家团队的优良医疗服务。

春风会化雨,夏露易凝香,“百医驻村”已经成为过去,但留下的记忆永远不会磨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迎来了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驻村的医生们也回到了原岗位,接受党给予的新任务、新挑战,风雨无阻、勇往直前,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戴心悦)

李文华在镇卫生院开展骨科手术

驻村期间,李文华走访贫困户家中,做病情检查

邵明峰带教当地医生

邵明峰前往村民家中给村民看病

石国斌开展义诊

石国斌向村民宣讲新冠疫情防控知识

王良慧在校园开展心肺复苏技能培训

疫情期间,王良慧对过往车辆乘员进行登记体温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