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我积极响应安徽省卫健委“百医驻村”行动的号召,来到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凫峰镇凫坑村卫生室,成为了一名村医。
凫坑村的村卫生室坐落在新安江畔,从凫峰镇顺着绕山的公路,穿过江上的小桥,便可以来到这竹林环绕的小村庄,长久没有村医,已经被荒废多年,现在由于我们“百医驻村”村医的到来,渐渐热闹起来。听说省城来了专家,高血压的、糖尿病的、肾结石的、颈椎病的、水肿的、腿上长疮的等等村民,都过来就诊或咨询。其实,国家早就安排镇里的医生定期到村里体检,直接到村民家里签约就诊,给村民带来很多方便,但有了一个长期守在身边的村医,村民们还是显得更加安心和满意。
我在村卫生室主要的任务是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落实好健康脱贫各项任务,例如,上个礼拜完成了“幸福呼吸”活动的调查,并在镇卫生室医师护士的协助下进行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抽空开展了部分村民的健康教育。其中,“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则是个相当辛苦的工作,对签约户需要挨家挨户走访,涵盖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治,合理用药,就医路径指导和转诊预约等,并针对居民健康状况和需求,制定不同类型的个性化签约服务内容。每天,在37°C左右的高温下,我的影子在村里组与组、户与户之间的道路上由长变短,再由短变长,汗水没有等到滚落脸颊便迫不及待地蒸发,一开始由于没有经验,还亲自体验了下中暑的感觉。但在走访过程中也看到很多,了解很多,理解很多。
有一户人家,男主人,69岁,下土坑组的,孩子在杭州工作,妻子已经过世,只有他一人在家,两年前因膀胱癌在市医院行膀胱肿瘤电切术,几个月前,该老人家反复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每次出现时就到较近的诊所输液消炎,几天后都可以缓解。我在原单位是名泌尿外科医生,职业的敏感告诉我,这个老人家不是尿路感染那么简单,很可能是肿瘤复发,所幸的是我下乡时带了一个无线B超(只有一个探头和一个IPAD),体积小巧、携带方便,走村串乡会诊行医正好派上用场,给他做了个泌尿系B超筛查,发现他的膀胱两侧壁、膀胱底均有直径1-2cm的新生物,再次证实了我的推断,如不及时治疗,肿瘤扩散,将会使下一步治疗变得复杂、麻烦,并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由于他不想劳烦在外地工作的孩子,所以一直不想到上一级医院就诊,只想输液,他说:“血止住就没事了,每次吊水都能止住。”,在我好几天的耐心劝说下,他终于启程到杭州就诊,并已经住院手术治疗。
参加“百医驻村”的医生大多都有专业特长,但有时也会碰见自己不擅长的疾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也为了给村民带了最优质的诊治,我们参加“百医驻村”的医生们自发组建了几个微信工作群,通过大家不同的专业领域,以及各自所在原单位的支持,形成了一个超级规模的“MDT(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多学科团队协作)”团队。凫峰镇的另一个患者,58岁的男性,双腿、双手肘关节附近皮肤隆起,增厚,并有色素沉着,有2年的病史,严重发作时出现结节、溃破。我将病史及图片传到“百医驻村工作群”的微信群里,来自省中医一附院、二附院、安医大的一附院、四附院等的“百医驻村”医生们自发组建“超级MDT”,共同会诊,并和各自医院的皮肤科专家取得联系,讨论后并给出最佳治疗方案。这样的例子每天在都在微信群里上演,村民得到的是来自省城各大医院最专业的救治,我也再次体会到“百医驻村”活动确实给广大村民带来超出预期的好处。
晚上的凫坑村,星光灿烂,明月冉冉,千江有水,祝愿在党的指引下,省卫健委的号召和组织下,这次“百医驻村”活动让每个角落的每个群众都能得到方便且高质量的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