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周三上午,朱巴教学医院骨科Dr Barad来到中国医疗队驻地找到了我,邀请我进行教学查房,我欣然前往。进入异味与苍蝇飞舞的病房,深感当地医疗条件的匮乏,当地人民饱受着病痛的折磨却又无可奈何!
Dr Barad带领我逐个查视患者,他向我介绍病情,我向他及当地学生分析病情,提出治疗建议。一位十岁的阳光少年,左下肢病理性骨折6月余,因为家庭经济条件限制,延误治疗,即将进行截肢;五十岁左右的壮年男人,外伤后腰背痛4日伴双下肢不能活动、感觉丧失,小便失禁就诊,X片显示T12骨折,因无手术条件及器械,无法进行手术,将截瘫终身卧床;五十几岁的家庭主妇外伤致左髋部骨折,同样缺乏手术器械,也将残疾。看完十来个患者,我利用剩余的时间,在病房向Dr Barad及医学生即兴做了个小讲座,讲授了骨折的治疗原则:直接复位与间接复位,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加压固定与桥接固定。虽然我的专业英语水平有限,配合肢体语言力争让他们理解,但他们听得津津有味,表示要多邀请我进行教学。
7月10日,同样是周三上午,骨科Dr Mapuor找到了我,邀请我为一位车祸伤的多发骨折患者手术。
我和麻醉科周昶主任来到手术室,查看了患者。这是一位中年女性,伤后5天了,同侧(左侧)的尺骨近端骨折,第二掌骨骨折,胫、腓骨骨折。周昶为患者进行了麻醉,我则检查手术器械。这里的内固定器械严重短缺,可谓五花八门,很多都是别的患者使用过的,反复消毒重复利用。即使这样,也很难找到理想的内固定器材,更谈不上针对骨折部位的钢板了。我向Dr Mapuor提出了我的手术方案:尺骨上端骨折使用钢板内固定,我选了一块1\3管型钢板;可以裁剪一段4空的1\3管型钢板固定第二掌骨骨折;胫腓骨骨折我建议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他非常认可我的方案。
手术开始,首先进行尺骨上端骨折内固定。显露后将预弯的1\3管型钢板植入,我看了一下,钢板还是2010年中国生产的。螺钉也不配套,六根钉子目测来自三个不同的厂家,我真的很担心电解问题。正当我准备裁剪1\3管型钢板用来固定第二掌骨时,Dr Mapuor及护士面露难色,在我追问下才明白,原来他们舍不得裁剪宝贵的钢板。我尊重他们的想法,决定改用克氏针固定掌骨。问题来了,有且仅有一根克氏针,还比较细,没办法实现骨折的坚强内固定。思岑片刻,我将克氏针从掌骨头钻入,穿透掌骨基底,钉到腕骨上,检查骨折固定牢固。
手术结束,想透视检查骨折复位情况及内固定位置,然而C臂机已经坏了很久了,手术全靠经验。 “有条件要做,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做”,期待患者早日康复。
穿梭在简陋的医院,百感交集却又有太多无奈!因为贫穷与落后,我们的援助雪中送炭!看着可怜无辜的患者及渴望知识的医务工作者,我下定决心尽我之所能医治当地患者,帮助当地医生,并做好“传、帮、带”,为南苏丹医疗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中南播散友谊的种子。
(储诚煜/文图 陈宜淼/编发)
教学查房为当地医务人员答疑解惑
参与并指导当地医生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