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版|医院版|英文版|返回引导页
 
药学科普 首页 > 医疗动态 > 临床药学 > 药学科普

服用中药有讲究 温度把握须适当

来自:   发布时间:2020-09-02

   中药汤剂是中药最传统的剂型之一,不仅易吸收、疗效快,而且充分体现中医辨证论治、随诊加减的优势,在中医临床应用中最为广泛。然而有很多人不知该如何正确服用中药汤剂。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句话:“药熬好了,快趁热喝了吧”。那么中药汤剂真的是趁热喝最好么?

  服用中药除了要对证用药之外,还应注意服用方法,中药汤剂的服用温度也是很有讲究的,选择适宜的温度来服用中药汤剂,可以使治疗效果事半功倍。虽然许多中药都要求温服,但并非都是如此,有不少汤药是要放凉了再喝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药汤剂的服用温度该如何把握吧!

  中药汤剂在治疗一般疾病时均宜采用温服法,即药汤煎煮后立即滤出,在常温下放至35℃左右时再喝。除了温服还有热服和冷服,下面我们来看看哪些情况需要热服,哪些情况需要冷服。

  热服是指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所谓寒证用热药,即指温热药治寒性病宜热服,如发散风寒的中药,应该热服,并且可在服后吃些热稀饭、喝些热水,以助药力。另外,理气类药和活血化瘀药宜热服,因为热则易舒,凉则增滞。

  冷服是指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下。一般解毒、清热类的药物冷服效果更好;收涩固精止血之剂亦宜冷服;呕吐病人或中毒病人服药均宜冷服。在我国南方地区如广州等城市,人们喜爱饮用的凉茶,实际上也属于中药汤剂的一种,顾名思义,很多凉茶都是晾凉了喝,清凉解暑效果才更好。

  在复杂的病理过程中,当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时,需采用特殊的服药方法以适应病情的特殊需要,如“真热假寒”证,宜以“寒药热服”的方法来适应病情的变化;如属“真寒假热”,则应采取“热药冷服”的方法。

  总之,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治疗热证的药可冷服,而治疗寒证宜热服。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掌握服药的温度。除了适宜的服药温度以外,正确的服药剂量、次数、时间,以及饮食禁忌等都很重要。为谨慎起见,建议您在取好药后,向中医师或者中药师咨询相关的服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