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版|医院版|英文版|返回引导页
 
预防保健 首页 > 医疗动态 > 预防保健

运动性中暑

来自:   发布时间:2020-09-08

定义:在高温环境下,肌肉运动时机体产热超过散热而造成运动员体内过热的状态。多见于年轻锻炼者,尤其是战士、马拉松运动员。多骤然发生,主要表现为高热,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皮肤发热、干燥或呈粉红色。

学科:运动医学_医务监督_运动性疾病

相关名词:运动性贫血 运动性哮喘 运动性脱水

【延伸阅读】

运动性中暑是一种运动性疾病,多见于一些耐力运动中。近年来,我国耐力运动(如马拉松)开展得如火如荼,如何预防和救治运动性中暑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

运动性中暑通常由高温环境引起,患者体温调节中枢出现功能障碍,体内水分和电解质流失过多。初期主要症状有身体高热、皮肤干燥呈粉红色、头晕、无力等,重症患者容易出现严重的横纹肌溶解、心肌损害、肝功能损害等,更严重的可死亡。因此,对于运动性中暑,要在运动之前加强宣传,运动之中重点关注,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发现运动性中暑,应立即进行处理。一般要将患者转移到通风阴凉处,口服淡盐水或含盐饮料等。同时进行物理降温,如用凉水擦拭患者身体,或将冰袋放置在患者额头、腋下等部位。还可对着患者扇风,以加速散热降温过程。有条件的可随时监测体温,评估病情,严重者要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对于运动性中暑,预防更为关键。锻炼、训练或参加比赛时,要安排好时间,关注气温和湿度。最好准备浅色衣服,戴遮阳帽,并在前一天保证充足睡眠。运动时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近年来,随着马拉松等运动在国内大力开展,很多赛事组织都非常重视预防运动性中暑的宣传教育。同时,成熟的医疗应急管理体系也已成为各大赛事的标配。尽管如此,参与运动者仍应坚持科学运动,不抱任何侥幸心理。

转自学习强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