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版|医院版|英文版|返回引导页
 
平台建设 首页 > 科研工作 > 平台建设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痹病学科举行博士学术论坛

来自:   发布时间:2012-06-11
     6月9日,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痹病学科举行博士学术论坛,学校副院长李泽庚,医院院长杨骏出席并讲话,中医痹病学科带头人、常务副院长刘健作首场学术报告。来自该学科团队的博士参加了学术论坛。     李泽庚指出,中医痹病学科历来学术氛围浓厚,学术活动丰富多彩,取得的成效明显。今天举办学科博士学术论坛,对于进一步营造学术氛围,培养学科骨干,增强科研能力,提高科研层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他希望该学科要继续发挥人才优势、特色优势、科研优势,坚持科研立足临床,科研带动临床,进一步提高学科水平,在科研质量、科研层次、科研奖励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杨骏对该学科举办的系列学术活动表示充分肯定。他指出,中医痹病学科有三个特点,一是重临床,学科坚持科研与临床并重,相互促进,在门诊量和床位使用率等多方面大幅提高;二是重学术,学科有着浓厚的学术氛围,举办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术活动,对学科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三是重特色,学科坚持把中医药特色与现代医学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把中医药的理念、特色、方法很好地融入到临床和科研中,深受患者的青睐。     学科带头人刘健教授简要介绍了学科的建设情况,以及举办本次学术论坛的背景、意义和目的,并作了首场题为《基于中医整体观思想的痹病学科科技创新模式探讨》的学术报告。他指出,中医痹病学科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是以中医整体观思想为指导,以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工作为有力契机,按照中医痹病重点学科建设计划、内容、程序和要求,以科技创新为目标,紧密结合临床实际,将科技创新贯穿于中医痹病重点学科建设的全过程,在重点学科建设的实践中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学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刘健强调,中医痹病学科科技创新模式内涵,一是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整理凝练新安医学精华,实现理论创新;二是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深化研究层次,实现学术技术创新;三是开展符合中医自身规律的多层次评价研究,实现中医痹病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创新;四是进一步加强科研协作,实现科研工作机制创新。刘健认为,为实现中医痹病学科的科技创新而采取的措施是研究关口前移、研究重心下沉、加强科研培训、注重过程管理、强化激励机制、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