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DPN是一组以感觉和自主神经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周围神经病,其临床特点是起病隐匿,进展缓慢、表现为感觉障碍,临床可见对称性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样、烧灼感,感觉过敏,呈手套样感觉,后期可表现为感觉减退、消失,发生糖尿病足,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
糖尿病诊断10年内常有明显的临床糖尿病神经病变,随着病程的延长,发病率逐步升高。2001年国内住院患者调查发现,61.8%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神经病变。在吸烟、年龄超过40岁以及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中神经病变的患病率更高。
DPN的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阐述,在临床上DPN的症状常常很难处理,目前除控制血糖外,主要以B族维生素治疗,难以达到满意疗效,因而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非常紧迫。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可引起脂类代谢紊乱,导致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出现微循环障碍,周围神经组织营养不良,造成脱髓鞘改变,引发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认为糖尿病属“消渴病”范畴,久病消渴则正气亏虚,气虚无力推运血脉循行,渐致淤血阻络,脉络经气不通则出现麻木、疼痛等异常感觉,其发病机制是气虚日久、血行凝滞、脉络痹阻,其病性为本虚标实,治疗上既要活血通脉治其标,又要益气养阴治其本。依据瘀血贯穿糖尿病始终的病机,在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过程中,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药可降低胆固醇和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黏稠度和高凝状态,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从而调节了组织的氧供应和功能状态。
中医药对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有着独特的疗效,从整体调节入手,立足于辨证施治,多途径、多环节、多因素综合防治,既能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又有胰外作用。
这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由黄芪、当归、生地、延胡索、葛根、鸡血藤、威灵仙等组成,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