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版|医院版|英文版|返回引导页
 
科研工作 首页 > 科研工作 > 科研工作

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中医痹病学

来自:   发布时间:2010-05-05
     中医痹病学科是安徽省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学科的三级学科,本学科秉承《内经》痹证理论及新安医学治痹学术思想,在长期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提高,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开展中医脾气虚证的研究及类风湿关节炎“从脾论治”的系统研究,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广泛、全面、系统、深入,为学科的形成及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学术水平      本学科现有4个明确而稳定的研究方向,即健脾化湿通络法治疗痹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医药治疗痹病的免疫调节机制研究、中医药对痹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和新安医家治疗痹病学术经验的应用研究。本学科在新安医学治痹思想指导下,提出了“脾虚致痹”假说,确立“从脾治痹”的治则,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的中医理论、临床与实验研究,充分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等新技术、新方法,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近五年发表相关研究论文70余篇,丰富了中医痹病理论,为“从脾治痹”提供临床与实验依据,在全国中医痹病研究领域居于领先水平。 二、学科队伍     本学科现有在职人员25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4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6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3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4名;博士5名,硕士8名。毕业院校有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等。学科人员研究方向明确,平均年龄38.5岁,专业技术职务、学历、学缘、知识结构合理,整体素质较高,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和发展潜力。学科带头人刘健教授,是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为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常务副院长、安徽省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学科带头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全国第二届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安徽省级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安徽省杰出青年中医,曾荣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推动风湿病贡献奖,安徽省第五届青年科技奖、安徽青年“五四”奖章、安徽省卫生厅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称号。先后主持承担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科委、安徽省科技厅、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等政府资助的研究课题15项,获科技成果7项,发表学术论文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