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最近和同事出去办事,每行走一段距离后都要坐下休息,不断抱怨下肢乏力,麻木,行走稍多一点即加重,甚则小腿抽痛,老王不知道自己的脚怎么了。日前,老王到安徽省中医院针灸科看医生,医生为他做了检查,发现他的小腿皮肤色暗,发凉,针刺觉减退,进一步做血生化检查,血糖值明显高于正常,医生说这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的早期表现。
糖尿病足指因糖尿病神经病变和微循环障碍而失去感觉,或者并发感染的足部病变。是导致病人丧失生活和工作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50~70岁最为多见,肥胖型糖尿病、病程长和血糖经常控制不好者是好发人群。糖尿病足早期症状主要有1、经常脚趾冰凉,皮肤温度低、怕冷。2、足部皮肤苍白或青紫、水肿。3、脚部疼痛、麻木、灼热、针刺等异常感觉。4、小腿经常抽筋疼痛;疼痛在行走时加重。5、足部出现创伤时,伤口愈合缓慢。由于患者年龄较大,常合并下肢动脉硬化,引起肢体缺血、出现间歇性跛行及休息痛、夜间痛、严重时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导致组织缺血性坏死。若再合并神经病变,下肢感觉减退或消失,局部抵抗力减弱,微小的创伤,如不合脚的鞋挤压、局部出现胼胝、鸡眼处理不当、皮肤轻微外伤即可造成感染。由于痛觉减弱或消失,不能及时发现病变,从而使伤口迅速扩大,造成足部感染,足底溃疡,足趾足跟坏疽。
糖尿病的下肢部坏疽较其它疾病的感染更为多见,因为手足处于远端末梢血液循环不良,局部代谢相对缓慢,所以当血液成分性质有所改变时,末梢血管和神经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神经和血管受损以后,对局部的营养支持作用便打了折扣。由于这种循环不良,血供不足,易致局部抵抗力降低而发生感染,感染后的局部抗生素难以到达有效浓度,不能有效抑杀细菌,再加上组织缺血缺氧,易出现伤口,糖尿病患者由于血液及受血液供应的组织都有着较高的含糖量,可以成为细菌良好的生殖环境,所以细菌一旦进入便会大量繁殖,炎症发生,组织化脓腐坏迅速发展,疮口无法控制。
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经过多年不断地改进,使得该病的致死率已经明显下降,但是致残率仍然很高,很多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受到影响。所以早期发现糖尿病足,并给予恰当的治疗是预防其发生和发展的惟一方法,而且早期治疗效果好费用低。糖尿病足的治疗单纯西医降血糖,抗感染,换药,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