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版|医院版|英文版|返回引导页
 
临床动态 首页 > 医疗动态 > 临床动态

胆囊切除会引发大肠癌吗?

来自:   发布时间:2009-11-24
 

   胆囊结石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占正常人的10%,即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胆囊结石病人。按这个比例计算,中国约有1.3亿个胆囊结石患者,并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还有增高的趋势。自1882年德国一代名医Langenbuch完成了世界上第1例胆囊切除手术,至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直至目前,胆囊结石治疗的主要方法还是胆囊切除,包括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

   自1978年Ekboma首次报道胆囊结石病人行胆囊切除术可增加大肠癌的发病率后,胆囊切除是否会引发大肠癌的问题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在随后80~90年代国外进行的四个大的前瞻性的队列研究中,观察到胆囊切除术后大肠癌的危险度确实有所增加,而且主要位于近侧右半结肠,在女性尤其明显。比较令人信服的研究是美国学者Schemhammer,他从1982~1998年对美国护士健康研究中心对85184名36~61岁的女性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经过16年的追踪观察,877名有大肠癌,他们发现胆囊切除术和大肠癌危险因素间有显著的阳性联系。胆囊切除能够导致大肠癌发病率增加的理论根据是:胆囊切除后,胆液失去贮藏的场所,肝细胞分泌的胆汁从此昼夜不停地进入肠道,导致肠道中一级胆酸的比例减少,二级胆酸比例增高。二级胆酸及其代谢产物有很强的致癌性,是大肠癌的触发剂。这一学说又被后来进行的大鼠动物实验证实。

    但是,也有专家对胆囊结石病人胆囊切除后增加大肠癌发病率产生怀疑,他们的观点是,能够增加大肠癌发病的是胆囊结石疾病本身,而非胆囊切除。原因是:胆囊结石与结直肠癌存在共同的致病因素,如高脂、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精制的碳水化合物可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而使其容易成石。低纤维素饮食可延长食物在肠内的停留时间,使初级胆酸更多的脱羟化转变为次级胆酸,也增加了大肠癌的发病率。

    针对胆囊切除到底对大肠癌的发生产生多大影响,目前还没有定论,多数专家坚持:胆囊结石病人胆囊切除对大肠癌发生有适度的影响,但可能不是决定因素。针对如何减少或避免这种影响,只能通过改变治疗方法来解决。最近不少学者提出了微创胆囊切开取石保留胆囊治疗的新观点和新方法,并不断在临床进行尝试,文献报道已经取得了满意疗效,但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