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版|医院版|英文版|返回引导页
 
媒体关注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两会观察】关爱身心健康 政协委员来支招

来自:   发布时间:2021-01-28

【两会观察】关爱身心健康 政协委员来支招

  • 2021-01-28 01:28

  • 来源: 中安在线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加班文化逐渐成为常态,“996工作制”也持续引发社会关注。无限的加班、繁重的学习其实是在透支健康、透支未来,会埋下身心健康隐患。今年安徽省两会,关爱身心健康成为委员们关注的话题。

  王成:改善医务人员职业现状,关注年轻医生身心健康

  2017年《中国医生生存现状调研报告》指出:77%的医生表示曾一周工作超过50个小时,24.6%的医生工作时长曾超过80小时;在大型三甲医院门诊,一个专家每半天就要接诊不下于50个病人,医生往往连喝水和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无节奏的工作节律,紧张的医患关系,使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过早地拖垮了自己的身体。”作为一名医生,省政协委员王成认为造成此种现状与分级诊疗制度未能有效落实、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大医院盲目扩张、医务人员配置跟不上等原因相关联。

  王成建议,应多措并举,尽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有效落实和医联体建设,让一些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就地诊治,缓解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就医局面,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政府机构应协同人社、财政等部门,增加医院的财政投入,减轻医院维持生存和发展的压力,提高医生的福利待遇。

  “医院应科学排班、合理休假。打破既往的24小时值班制度,推行日班和夜班分开的排班模式,施行按周或按月轮休制度,避免身体长期处于过劳状态。”王成认为要确保医生能够劳逸结合,避免身体陷入不良状况的恶性循环。

  此外,王成建议应严厉打击医闹和暴力伤医弑医事件,净化医疗环境,减轻医生的心理压力。媒体也应该加强正面宣传和报道,对医生多一些包容,多一份关爱。

  姚淮芳:呼吁关注机关单位中青年骨干人员的身心健康

  “如今,年青人的日常工作往往超负荷,休息时间严重不足,心理压力也很大,由于没有科学合理的工作方式,往往导致身心疾病,有些甚至英年早逝,让人痛心。”省政协委员姚淮芳是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生,她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中青年群体的高血压和抑郁焦虑正在增加,所以她呼吁关注机关单位中青年骨干人员的身心健康。

  姚淮芳发现,机关单位中青年骨干人群承担着单位的科研、开发、写作、营销、领导等重要任务,长期的超负荷劳动造成了交感神经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过度激活,高血压和抑郁症发病率远高于周围人群。

  为此,她建议科学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无限制的加班不一定能提高工作效率,但一定会损伤身体。要科学合理安排工作量和休息时间,正常人要有不低于8小时的睡眠时间,必要的加班后要给补休。”

  同时,员工应该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疾病及时就医。单位也应配置健身器材和锻炼场地,实行年假制,制定工间休息制度,让员工进行身体活动,放松心情,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

  苏文芳:关注后疫情时代下学生身心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明显的冲击和困扰。后疫情时代下,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省政协委员苏文芳表示,要关注当前疫情下学生的身心健康,建议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进校园工程,向师生、家长提供科学专业的心理支持。

  “除了学生在网课之外,建议开辟疫情下的特色网课,比如青春期教育、中华文化经典诵读等智慧课堂。”苏文芳说,特殊时期,老师可以引领家长、孩子观看疫情中充满正能量“最美逆行者”的视频,引导学生写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并立下志向。

  苏文芳建议,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进校园工程,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和线上心理健康教育,向师生、家长提供科学专业的心理支持。

  此外,高校应开展“互联网+”保就业工作。如何引导孩子走出困境、面对现实,最大程度降低引发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苏文芳建议,政府和企业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安排网上面试,减轻学生的就业压力,确保大学生能够如期找到自己心仪的理想工作。(记者 徐慧媛 彭旖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