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号上午,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在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实地考察了新冠肺炎防控情况,并为他们在方舱医院里看到的“中国速度”和“安徽疗法”点赞。
视频中,我省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副领队、合肥京东方医院专家委员会主任王建明,正在向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介绍方舱医院。2月25号下午,记者通过微信联系王建明教授,忙于工作的他,直到第二天凌晨两点,才回复信息,约定在2月26号晚上,进行连线采访。王建明介绍,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曾是2019年世界军人体育运动会闭幕式场馆。今年2月6号建成之后,2月12号投入使用。
医疗队刚到的时候,方舱里只有床位、被褥、垃圾桶和床头柜等简单设施。于是,王建明他们连夜列出所需物资清单,重点是防护设备、药品和基本医疗设施。
王建明说,大多数方舱医院的建设,都是一两天,最多三天就建成了,2月11号晚上七点多,他们到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第二天下午四点半就开舱收病人了,不到24小时,这就是我们的“中国速度”。
开舱之后几个小时,就住进来四百多人,全部住满,半个月以后,现在病人越来越少。
在现场,王建明还向专家组,介绍了方舱医院在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从一开始阻断传染源,到后来识别重症患者,再到现在,甄别患者是否达到出院标准,随着疫情逐渐被控制,工作的侧重点也在发生变化。
目前,方舱医院患者的出院标准,有以下这些条件:三天体温正常,病程在十四天以上的,没有明显呼吸道症状的,影像学有明显炎症吸收的,还有就是相隔24小时,两次核酸检测检查结果是阴性的。
通过在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的考察,世界卫生组织考察组,除了惊叹于政府部门在疫情防控方面的“中国速度”,同时,也为医疗队的“安徽疗法”点赞。
比起有目共睹的“中国速度”,让世卫组织专家点赞的“安徽疗法”又有什么独特之处呢?来自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呼吸科护士郑丹,是我省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截至目前,他们负责的床位住有140个病人。
刚进舱没多久,郑丹就带领一些轻症患者打起了八段锦,她说,八段锦本身有利于肺部康复,同时,也能缓解病人刚入舱时的紧张心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郑丹她们逐步教患者做呼吸操和简单的中医护理,比如循经按摩。最近几天,郑丹她们又在给部分患者做耳穴治疗,帮助他们缓解病症。
从一开始的将信将疑,到后来的主动接受,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于“安徽疗法”。为了保证疗效,12名中医专家,每天查房,做到一人一方。
据了解,截至2月25号,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已治愈出院78人,无一例死亡,超过70%的患者,接受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不光是“中国速度”和“安徽疗法”,这段时间,方舱里面的正能量,也不断被媒体和网络所传播,比如医护人员带领患者们一起跳广场舞、做广播体操、布置“信心树”等等。
这些乐观积极的人和事,也让世界卫生组织考察组的成员感到欣慰。
2月24号晚上,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外方组长布鲁斯·艾尔沃德表示,全球社会尚未做好准备采用中国的方式方法,而中国的方法被事实证明是成功的方法。
布鲁斯·艾尔沃德:“我们要认识到武汉人民所做的贡献,世界欠你们的。我想当这场疾病过去的时候,我希望有机会代表世界再一次感谢武汉人民,我知道在这个疫情中,中国人民奉献了很多,在此刻,世界应该了解中国所做的这些事情。”
来源:第一时间2020年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