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这次抗击疫情战役中的作用,得到无数网友的点赞,人们,进一步认识了祖国珍贵的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安徽,中医药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亳州是华佗故里、中华药都,而新安医学在我国中医药发展史上也书写了光辉的篇章。

  面对疫情,安徽中医药战线全员发动,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队员 左起:郑丹、曹旭、余蓉、许曦旸  来源: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已从全省36家中医院,选派86名医护人员,参加三批安徽省医疗队驰援武汉。

  这次战“疫”,是对中国中医药、也是对安徽中医药的一场“大考”。

  安徽中医药界,正迎难而上,勇敢接受这次挑战,迎接战胜疫情的春天,也迎接中医药界的新的春天。

  一

  《安徽省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中医药治疗专家共识》,2月17日由安徽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医药专家指导组发布,作为新冠肺炎临床的系统救治依据。

  记者观察到,这是国内第一个出台的省级中医药专家诊疗方案。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念志(左一)、张国梁(右一)两位主任诊治现场 来源: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疫情初起,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就组织国医大师领衔的中医药专家组反复论证,在1月22日通过官网和官微发布了中医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组方,指导公众科学运用方药、茶饮和香囊等中医药技术方法做好预防。

  根据省中医药学会发布的组方,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配方颗粒企业制作一批便携盒,提供给有职业暴露风险的定点医院和医疗队等服务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以做好自身防护、更好服务患者。

  安徽省还积极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专项研究,由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牵头,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院、合肥市滨湖医院共同实施。

  二

  今天上午,88岁高龄的安徽省中医药专家、国医大师徐经世和省中医药科学院李泽庚、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国梁等专家来到省立医院感染病院区,专题会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情。

  

  (安徽省中医药专家徐经世、李泽庚、张国梁在省立医院感染病院区会商新冠肺炎患者病情 张宣剑摄 )  

  近一时期以来,名老中医会诊已经成为安徽抗疫的一个“规定”动作。

  徐经世会诊的是一位65岁张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

  这位患者2月4日经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确诊,有胸闷、心慌、咳嗽、咳痰等症状并有糖尿病史6余年,风湿性关节炎多年。经西医药综合治疗后,病情缓解不明显,目前仍处于危重期。

  “患者咳嗽咳痰胸闷,因夜晚咳剧而睡眠困难,并且舌苔紫暗,苔薄滑。”徐经世诊断后指出,该患者属气阴两伤、痰浊阻滞之症征,拟进益气养阴、清化痰阻浊之剂。

  

  (徐经世开出的药方 张宣剑摄)

  徐经世开出以下药方:西洋参10克、麦冬15克、炙桔梗10克、瓜蒌皮12克、仙鹤草20克、川贝母10克、桔络20克、竹茹10克、芦根20克、炒桑叶10克、甘草5克,另服鲜竹沥口服液1次10毫升,1天3次。  

  中午12:00,会诊结束后,记者跟随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张国梁,拿着徐经世开出的中医药方马不停蹄的回到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药煎煮间  高斌摄)

  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智慧中药房主任陈志清接到药方后,随即进行药方配比并送往煎药室。记者看到,药方在煎煮之前需用清水浸泡30分钟,煎煮时间为一个小时左右。

  “下午4点之前,煎煮好的汤药就可以送到省立医院感染病区,给新冠肺炎患者服用”,陈志清说。

  徐经世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期和恢复期均宜采用中医药进行分型论治。

  徐经世行医济世60多年,在中医内科疑难杂症诊治方面颇有建树,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这些天他提出了多种防治方子。

  安徽大力推动中医药诊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工作,组建由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领衔的高级别专家组,主要负责重症病人“一人一案”的临床指导,组织疑难病例会诊讨论和中医药诊疗应急攻关,以最大程度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治愈率。

  

  (中医专家在研究临床病症 来源: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

  省级中医药专家组成立8个专家小组,分别对16个市的救治工作分片包保,实行会诊指导。

  三

  2月4日,阜阳市3名重症患者痊愈出院,这也是安徽省首次有重症患者治愈出院。3人平均住院13天,在院期间同步应用中医药治疗。2月5日,芜湖市首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治愈出院,该患者经过一周左右中西医专家多次会诊和“抗感合剂”治疗,患者症状改善,肺部CT改变理想。

  安庆市出院的15名患者,均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对确诊患者服用中药汤剂的观察,中医药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发热、咳嗽、乏力、盗汗等),改善食欲和患者精神状态。

  (新冠肺炎患者服用的中药汤剂  高斌摄)  

  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煎药中心,根据安徽省卫生健康委的部署和要求,这家医院承担了合肥地区七家定点医疗机构新冠肺炎中药治疗汤剂的调制和配送任务。

  安徽省中医药专家指导组成员、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张国梁认为,从目前诊疗情况看,中医有较好的退热功效,可减轻乏力、纳差、腹泻等临床症状,同时能够延缓病情进展,促进肺部炎症的吸收。

  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组成员、芜湖市中医专家组组长张荣珍说,“重症的病人吃了中药以后,它的氧饱和度能够比较快的升上来,肺部的影像也比较好吸收。”

  安徽对28所省、市定点医院派驻中医药治疗组,要求定点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要在第一时间服用中药汤剂。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还开通了互联网线上问诊,并实行中药快递到家。

  2月12日,安徽省卫健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落实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实现全省中西医结合救治全覆盖。

  从疫情发生至2月14日24点,安徽中医药参与救治920例,占比96.8%;累计治愈出院198例,中医药参与救治177例,占比89.4%。

  四

  亳州“中华药都”名声遐迩。

  (救死扶伤,中医药界在战斗 来源: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  

  2月12日至16日,亳州市连续五天共出院新冠肺炎治愈患者28人,截至目前,该市已出院35人,他们全部接受了中医药治疗。“通过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积极发挥中医特色,最大程度发挥中医药的作用,治愈的患者不断增加。”亳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马景贺说。

  1月31日,亳州定点收治医院启用,迅速成立了包括中医专家在内的新冠肺炎诊治专家组。2月13日,又有四名省中医专家赶到亳州定点收治医院参与治疗。

  在利辛县,中医专家组运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中医师予以辨证施治,以香砂养胃丸加减为主予以救治,成功阻止了全县首例确诊病例的病情恶化。目前,该病例已治愈出院。

  亳州市定点收治医院从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中西医结合的救治原则。亳州市定点收治医院院长郝树立说,“患者100%服用中药汤剂,正是在中西医结合救治的理念下,住院患者恢复得都很好。”

  亳州在使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清肺解毒汤”外,还使用了亳州特产中药“疏风解毒胶囊”等,疗效显著。目前已有33例患者在市定点收治医院治愈出院,平均住院9天左右,平均治疗费用5000多元,无死亡病例。

  1月27日,一辆装有5.9吨中药材的货车从亳州出发,发往湖北荆州,包含黄芪、金银花、连翘、苍术、板蓝根等多种中药材。2月9日,一架装满1.5吨中药原材料的直升机,从亳州起飞,两个半小时后,运抵500多公里外的湖北黄石。亳州的中药材,正在湖北发挥更大“抗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