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省已先后派出5批共960名医务人员支援武汉。他们是父母、是子女、是医生,也是普普通通的血肉之躯;他们有无私奉献的医者仁心,也有喜怒哀乐的内心世界。
连日来,本报记者连线身处前线的白衣战士们,分享他们的战“疫”日记——
时间:2月16日
地点:武汉客厅方舱医院
讲述人: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护师孙林杉
今天是来武汉的第13天,这几天陆续收到家人给我写的信,特别是我的爷爷,快90岁高龄了,还特意在家戴上老花镜,提笔给我写了写一封宝贵的家书。
在这个通讯如此发达的新时代,纸笔信反而显的如此的珍贵。
我从16岁就开始就在外住校读书,家人也都比较放心我在外工作。所以当我接到通知来武汉驰援时,家里人都支持我来。“国家有灾,武汉有难,你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义无反顾冲在第一线”。父亲在信中这样写道。
但是作为父母作为家里他们怎么可能不担心我,母亲跟我说你爸呀,嘴上说不担心你,天天在家看关于武汉的新闻,手机也不离手,生怕错过你的消息。姑姑前两天也给我发消息,她说“不知道你每天上什么班,只要你记得给家人报平安就行了,我们在家都在关注新闻,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这就是亲情,他们明白我作为医务工作者作为党员,我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但是他们作为我的亲人,还是自私的希望我能够不那么辛苦,保护好自己就行了。
爷爷在信中结尾写道,“望你和战友们在胜利的歌声中,平平安安班师而归”。我想把这句话送给每一位奋战的一线的战友,我们一定圆满完成任务凯旋而归!
时间: 2月15日
地点:武汉客厅方舱医院
讲述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内科护师张婷婷
今天我的班次是早晨8点到下午2点,主要负责处理医嘱、办理出入院及舱内外协调等等工作。
今天有很多患者需要做核酸检测,为了让患者早点做上检查,减少患者排队等候时间,我将之前的检测医嘱全都调出,再和护士长仔细核对一遍,确保没有遗漏,然后一路小跑着通知到每一位患者,告知注意事项。直到一位患者告诉我“你慢点,别摔倒了”,我才想起来,自己穿的塑料鞋套特别滑……
下班出舱,才发现外面的世界已经是白茫茫的一片了,呼呼的风雪打在脸上,顿时眼眶就湿润了。瑞雪兆丰年!是啊,一切都会过去的,我等着春暖花开的那一天!
时间: 2月13日
地点:武汉客厅方舱医院
讲述人: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师曹旭
走在熟悉的路上,迈着紧张的步伐,我们踏上了工作的路途。跟往常一样,每个队员都相互监督,仔细的穿戴好防护用品,口罩、鞋套、隔离衣、手套、帽子、护目镜、防护服、靴套,每一步都要仔细再三的检查,确保完全封闭。缓步通过工作通道,每个人手里已经提满了为患者准备的各类物品,纯净水、牛奶、牙膏牙刷以及最重要的各类口服药。
完成交接班内容,为患者测量生命体征,工作有条不紊的步入轨道。今天,我们为患者准备一堂课程,这堂课,就是带领他们去认识,去了解我们所面对的疾病,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患者们都很感兴趣每个人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坐在那里认真听讲。课件学完我们继续带领患者学习如何预防病毒,以及做好自身防护,而日常我们最方便操作的,当然还是洗手。一次标准的“7步洗手法”,也许就会让大家免遭病毒的侵害。
虽然外面的环境很可怕,但是我们知道了如何防护的方法,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做好个人防护,每个人戴合适的口罩,做标准的个人卫生,我们就一定会战胜疾病。
加油同胞们!加油武汉!加油,我们一定能赢!
来源:安徽日报2020年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