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本报记者连线身处前线的白衣战士们,分享他们的战“疫”日记——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ICU护士吴倩倩
时间:2月9日,地点:武汉太康医院危重症ICU。
今天是我在武汉的第13天,昨晚又是夜班,凌晨2点左右感觉比较冷,今晚穿的防护服比较小,我就少穿了点衣服,上半夜比较忙,觉得还可以。下半夜,温度降下来了,由于防护服的原因,身上一直湿漉漉的,渐渐的身体就凉下来了。因为我们这里是中央空调,为防止空气流通导致病毒扩散,空调都是不开的。这个夜晚有点凉,下半夜在凉飕飕和湿漉漉中度过,身体有点疲惫不堪。
凌晨5点,回到住处,倒床就睡着了。一直睡了好久,醒了拿起手机,看看朋友圈,发现今天竟然已经是元宵节了。不知不觉在武汉已经超过10天,时间真的过得好快,现在只记得上什么班,不记得今天是什么日子。
这时突然想起来,新闻一加一前几天对于大家居家隔离,进行调侃的一句话:“限时一秒钟回答,我问你,今天星期几?”
今晚还是夜班,工作还要继续,加油自己,加油武汉!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士许曦旸
2月8日,这已是来到武汉第5天了。
今天的排班是14点至20点。中午匆匆的吃过午饭,穿戴整齐,防护完备,12:30分,我们方舱四队踏上了征程,酒店距离方舱医院大概16.8公里,半小时的车程。领队简单的讲了下注意事项,大家都很安静,我知道大家都有点紧张。
13:00整我们抵达武汉客厅,大家抓紧去上厕所,因为我们知道接下来的10个小时,不能吃不能喝也不能上厕所,我们从入口进入了野战帐篷,专门的更衣帐篷,然后开始穿防护服。手卫生、戴帽子、N95口罩、外科口罩、鞋套、隔离衣、防护服……这些我们已经练习了很多遍的操作现在终于进入实战了。穿戴完毕,大家聚在一起,高喊着: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紧接着,领队一声令下,进仓,14:00十名队员开始进仓。
穿过了几个缓冲间后,我们入仓了,安徽医疗队主管C仓,我和另一个老师被分到C1,这里有39位患者全部是轻症患者,自理能力良好,我们的任务,监测生命体征,接待新入病人,以及特殊事件的处理。
因为防护服的缘故,所有的操作比平时都要费力些,渐渐的护目镜里出现了水汽,多层手套紧紧包裹着双手有些麻木,护目镜压迫着脸颊感觉火辣辣的,此时我们要做的,只有坚持。此时有一个患者走到我跟前,一脸愁容的说了一段武汉方言,我只能尽力倾听,能够理解的只言片语中,我知道了,她问我,她会不会病情加重,甚至死亡。这可能也是很多来方舱的患者的共同问题。我回答她:阿姨,您现在首要的任务是补充营养,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再配上医院的治疗,一切都会好的。她哽咽着:我好怕。我看着她的眼睛:我们一直在方舱陪着您,我们一起共渡难关。这是旁边的一位大姐也冲我们喊了:我们一定要加油。
接下来的时间,我们为很多患者科普了新冠肺炎的相关知识,并对她们进行了心理疏导,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接班的同志到来了。
方舱四队开始出仓,每个人的出仓都要经过严格的监督,脱防护服,脱隔离衣,脱手套……到达班车上时,已经22:30了。回到住处,按照规程清洁消毒。睡前,我又想起了那句话,我们在方舱陪着您,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来源:安徽日报2020年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