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版|医院版|英文版|返回引导页
 
媒体关注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中药房实干出“全国青年文明号”

来自:   发布时间:2019-07-10

安徽省中医院
中药房实干出“全国青年文明号”

本报记者 陈小飞 通讯员 戴心悦


前不久,安徽省中医院药学部中药房团队获授“全国青年文明号”。这个荣誉是他们实干得来的。

“窗口无小事,只有你做得好不好”,“专业的人必须是始于敬业,陷于学习,忠于细节”。中药房的年轻人们经常听到中药房主任朋汤义的这两句话。

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活力和朝气,但好铁也需要锤炼。在朋汤义的带领下,大家在工作中不断锤炼自我。

中药房的配方岗位看似简单,实则大有学问,这个平均年龄在28岁的14人小组,每天穿梭在药斗之间。精确、快速、有序地配方是这群青年人的“绝活”。摆盘子、分药、装药,每个动作环环相扣。自左至右依次扇形摆开盘子,动作迅速,盘子之间的缝隙尽量小,分药路线尽量短,同时便于肉眼快速衡量每份的均匀性。分药是确保精确剂量的重要一环,每份都仔细过称,分剂量误差要控制在5%以内。

如何把初入行的青年药师打造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药师,中药房坚持在传统“传帮带”的基础上,衍生“催”字诀。朋汤义说:“就是要催他迈步、推他前行,取得成绩后,成就感自然而然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

为病人做好服务是每一个中药房工作者的天职。2016年底的一天,一位老人前来取药,药师审核时发现川乌超剂量,必须医生再次确认签字才可以调配药品,但此时已过下班时间,一时无法联系到医生,最终在药房工作人员王薇的帮助下,几经周折才找到医生签字,完成药品的调配发放。

2019年2月26日,吴元芳像往常一样早上准时来上班,把一切准备工作做好后,她忽然有些不舒服,和同事们打声招呼后,她去急诊看了医生,医生建议她去打点滴。“你好,护士长,请问我是否可以带着吊瓶回科室,我的同事们都很忙,我不能离开我的岗位。”就这样,吴元芳左手拎着输液支架回到了自己的岗位。同事们问她怎么不请假休息,她说:“我左手输液,右手校对也是可以的,这点小事还是不要影响工作了,我怕我走了你们会忙不过来。”

为了更好地普及一些中药预防疾病的方法以及如何合理用药知识,并提供在线咨询,中药房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几天前,有一个前来取药的阿姨对中药房的查冬冬说,她的嗓子痛了几天没有吃药,用蒲公英泡水喝,没几天就好了。查冬冬问她是怎么想到用这个方法的,她说是从中药房微信公众号的文章里学到的。

因为工作强度高、工作压力大,中药房被很多规培生开玩笑地称为“魔窟”,“药房归来不怕累”“药房归来不看药”更是很多人对中药房的评价。但这里却又团结友爱,大家拧成一股绳,每当临近下班,大家就会互帮互助,保证顺利完成当日任务。(陈小飞 戴心悦)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2019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