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特色疗法。自5月份“冬病夏治”活动启动以来,安徽省中医院已预约突破5000人次。目前,市民可在对体质进行检查评估后,预约6月21日(夏至)当天开始的“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就是冬天容易发生的慢性疾病,在夏天(暑天)通过的一些特殊治疗,从而达到减轻或消除症状的目的。包括“穴位贴敷”、“艾灸”、“督灸”、“拔罐”、“药物内服”等多种方法,其中“穴位贴敷”(三伏贴)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主要是夏治咳喘宁、消瘀接骨散等院内制剂)研成细末,用姜汁调和后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再直接贴敷穴位上,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性穴位疗法。
小小药丸大有作用
三伏贴的“小药丸”主要是通过温通经络、散寒祛湿、温肺化痰、温胃止痛、理气活血、补肾壮阳、增强体质、扶正祛邪达到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再发作等作用。近年来,安徽省中医院院经过五万多例患者的治疗实践,总有效率达90%以上。
穴位贴敷适应哪些人群?
专家介绍到,“冬病夏治”适用于病性属寒、属阴的患者或体质偏寒、阳虚、气虚的人,比如说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颈椎病、腰腿痛、各类关节疼痛等慢性疼痛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辩证属脾胃虚寒证、脾胃虚弱证者;儿科疾病如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等。专家特别强调道中医敷贴只是疾病治疗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因此原本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进行中医敷贴期间也不要盲目减药、停药,另外孕妇、结核病患者、局部皮肤破损患者、对药物过敏者、处于疾病发作期(如发热、正在咳喘等)的患者,不宜进行敷贴疗法。
“冬病夏治”贵在坚持
很多患者冬季易发疾病在夏季的症状并不明显,或者根本没有症状,因此治疗后的效果也要等到冬季才能显现。特别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医院尝试的患者,在不能看到立竿见影的疗效后,会放弃继续治疗,这样其实等于前功尽弃。“三伏贴”并非一贴就灵的灵丹妙药,只有坚持按疗程治疗,才能有好疗效。穴位敷贴每人通常每年需贴敷5~6次、且需连续贴3-4个三伏天以上才能明显改善病情。今年该院集中敷贴时间为6月21日夏至、7月12日初伏、7月22日中伏、 8月1日中伏加强、8月11日末伏。每次贴敷原则上成人6~8个小时、儿童2~4个小时,但必须因人而异。如果错过集中治疗日,后面1-3天来接受治疗也可以的。
做三伏贴需要注意什么?
专家介绍,成人每次贴6—8小时,儿童贴2—4小时,贴敷药物期间,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尽量减免电扇、空调直吹,以利于药物吸收,应尽量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等可能减弱药效的食物,尽量避免烟酒、海鲜、辛辣、牛羊肉等食物,以免出现发泡现象;如果出现水泡,不要惊慌,水泡不大,可不予治疗,如果太大,可到医院皮肤科处理;应保证充足睡眠,调节情绪,注意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激动、烦躁或悲伤忧郁。
如何预约治疗?
自即日起可以到医院相关就诊科室咨询、预约,缴费后登记并领取“冬病夏治”治疗卡然后凭治疗卡指定日期到预约地点贴敷治疗。6月15日、16日上午将在医院门诊大厅举办冬病夏治大型义诊活动,届时会有专家坐诊指导,接收现场预约和专业咨询。此外,还可以拨打医院咨询电话62838661。为庆祝省中医院建院60周年,该院还将通过安徽省中医院、安徽省中医院门诊部微信公众号选取50位幸运粉丝,免费享受治疗。(记者 王佳)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