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版|医院版|英文版|返回引导页
 
媒体关注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出汗多是肾虚?胖子和小孩更需注意 流这种颜色的汗可能是病

来自:   发布时间:2018-09-07

天一热、运动之后容易出汗,可你知道有些人出汗多可能是病。你是否有动辄就出很多汗的经历,或者出现头汗、偏汗等症状,甚至汗液还有颜色……这都有可能是身体在发出预警。本期《大家养生》特邀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中医院)干部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张进军,教大家区别哪些是正常出汗,哪些可能是由疾病或亚健康状态引起,小孩、肥胖人群、妇女、老人这四类易出汗人群又该如何调理呢?

大家推介:张进军,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硕士生导师,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康复医学会首届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从事内分泌疾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多年,擅长应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血脂异常、脂肪肝、痛风、内分泌失调如围绝经期综合征、色素斑,痤疮等疾病,尤其对于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内分泌失调具有独特的疗效。

1、 天一热身体就爱出汗,但有些人一动就大量出汗,这到底是在“排毒”还是因为“体虚”?易出汗是不是肾虚?哪些情况下出汗多是正常的,哪些则需要引起注意?

张进军:出汗是调节体温的方式,中医学认为“正常的出汗”不仅通经活络、活动全身器官,提高精神和恢复体力,而且具有可以调节神经的功能,扩张周围小血管,改善微循环系统,促进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使内邪随蒸发的汗液排出。所以,正常的出汗,是可以加快新陈代谢,具有一定“排毒”功能的。

不正常的出汗则包括白天动辄汗出,夜间睡眠出汗两种。前者中医叫自汗,后者叫盗汗。

两类人群容易出汗,一类是病人,由于器质性疾病导致的,比如甲亢、肺结核,风湿病、肿瘤等,由于久病体虚所致,所以有一些出汗的病人我们是要及时抢救的,比如说低血糖症,这个就要及时抢救。

第二类就是一些亚健康人群,常见有四种人比较容易出汗,一种是小孩,小朋友属于稚阴稚阳之体,脏气未充(发育不全,体温调节中枢尚不稳定),喜动恶静,所以容易出汗。第二种,就是胖子,胖子容易出汗,尤其是活动及饭后。

我们讲胖子都喜欢侃侃而谈,说话兴奋的时候,都容易出汗,这是因为胖人的体脂含量高,属于痰湿体质,所以容易出汗。

第三种是更年期的妇女,这个年龄的妇女,因为内分泌的紊乱,月经的失调,容易出现烘热汗出这样的症状,黄帝内经里所讲的:“七七天癸竭,地道不通”,天癸,就是中医讲的肾中的精气,这个就和肾虚有关了。

第四种,就是一些老年人容易出汗,由于老年人脏腑功能衰退,往往有一些头晕目眩,口眼干燥,但是下肢无力的表现,这个就叫做下虚上实,这个虚就是中医所讲的肝肾亏虚,实就是痰瘀阻滞,所以老年人出汗也很有特点,往往偏身出汗,或者半身出汗,或者就是头汗,不像小孩的出汗是全身性的,这个也与肾虚有关。

所以,天热、运动过后以及精神紧张的情况下出汗都是正常的,而久病体虚的汗出、动辄汗出的自汗、夜间睡眠的盗汗属于不正常的出汗,需要注意,及时调整。

2、男性比女性爱出汗?我们经常说,美女香汗淋漓,男子臭汗熏天,男女之汗真的有区别吗?

张进军:男性是否比女性更爱出汗,如果是出于散热考虑,那么这个结论有争议的,可能还是出于传统认为“女人爱脸红,男人爱出汗”的古老看法影响。男女的汗液本质上是没有差别的,汗液本身也没有味道的,臭味主要是由其中的有机物被细菌代谢产生。运动过后体表变得温暖潮湿,正是细菌热爱的环境。

之所以有“香汗淋漓”和“臭气熏天”的区别在于,女性爱美,对气味更为敏感,女性比男性更注意卫生,而男性比女性也更容易从事体力劳动也更多的运动,对卫生的要求比女性要低。比如同样是锻炼身体,男性可能在早晨跑步过后不洗澡就直接上班上学,而女性如果没有洗澡的时间,则更愿意放弃跑步。

3、真的存在“色汗症”这个病吗?为什么汗会有颜色,不同颜色是不是预示患有某种疾病?

张进军:汗通常是无色的,也可以略带淡黄色,这是正常人的汗色。当然青春期的少年可以出现黄汗,但出汗部位只在局部大汗腺,主要就是腋下,而非全身,这个属于青春有余,湿热内蕴的表现,是正常现象。患有不同疾病的人,汗色会因病而异,常见的是肝病的病人是深黄色。

另外服用某些药物或过量的食物也可分泌色汗,甚至使衣服染色。比如摄入氯化钾后,汗液会呈红色。吃蛋黄、胡萝卜过量,汗液呈深黄色。

4、现如今香体止汗露成了很多女性的随身必备之物。 类似这样的产品真的有用吗,会不会对身体产生危害?

张进军:止汗的机理是使产生汗液的汗腺导管堵塞,分泌细胞萎缩,从而达到汗液分泌减少的目的;因为添加了一定的香料而有淡雅的香味;品质较好的止汗露中还含有杀菌、消炎、清凉的成分。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带来多种疾病。

因为人体大量出汗,可以散发体内的热量,并通过代谢将体内的各种毒素排出体外,而多次使用或长时间使用止汗露,会导致毛孔堵塞,代谢产物不能正常排出。如果是病人使用的话(比如甲亢),还有可能引起中毒,另外也有不少人出现过敏症状,导致皮肤损害。所以对于香体止汗露的使用,应当是谨慎而适量的使用,病人忌用。

5、针对不同部位出汗多,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治疗和调理?

张进军:如果是因为疾病导致的出汗,需要治疗原发病。如果是四类亚健康人群,这个就是中医治疗的优势所在了,西医没有更好的办法。

比如小儿出汗多属气虚,故而用玉屏风散治疗比较合适,就是我们常用的黄芪、防风、白术等中药。对于更年期妇女的烘热汗出则属阴虚阳亢多见,则运用甘麦大枣比较合适。对于老年人的出汗属肝肾阴虚,运用生脉饮合桂枝龙骨牡蛎汤(生脉饮、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比较合适。对于胖人的出汗,属于痰湿体质,运用黄连温胆汤比较合适。当然以上方剂运用并非绝对,而是根据患者情况随证加减。

对于不同部位的出汗,比如说头部出汗,中医讲头为诸阳之会,伤寒论也提到“但头汗出,剂颈而还”,就是一旦头上出汗而全身无汗或少汗,或者经常出汗,这主要是下虚上实的表现,多属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是阴虚阳浮的表现。这个治疗上要滋阴潜阳。

首先平时心态要好,少生气,要保证充足睡眠,另外可以吃中药调节,比如前面提到过的生脉饮合桂枝龙骨牡蛎汤。

再有腋下出汗,因为腋下属于大汗腺,所以较易出汗。若汗液分泌过分旺盛,且气味很大,比如说狐臭等,若诊断为汗腺过大,可以去医院做简便有效的激光微创手术治疗。另外,饮食要清淡,多吃水果、蔬菜。

还有些人后背前胸容易出汗,还有人半身出汗,这都属于偏汗的范畴,有些是生理性的,有些是病理性的,病理性的如中风病人、糖尿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病人等。生理性的可以自己进行调理,比如说清淡饮食,多吃蔬菜等;容易上火的食物不要吃,比如辛辣刺激的食物、牛羊肉、老母鸡汤、桂圆红枣等,还要注意情志的调适(即应保持心态的安闲清静,控制意志,减少嗜欲,情志适度)等。

6、出汗以后,补充什么有利于维持人体平衡?在大量出汗之后哪些是不适宜立即做的?

张进军:因为汗液成分主要是水、氯化钠、碳酸钙等盐类,以及代谢产物。所以大量出汗后应给予适当的补充水分和盐分,比如跑马拉松的人不仅要补充水,还要补充盐丸,补水的过程要注意少量多次补充,避免暴饮。另外还可以一些食疗方法,如百合银耳粥,浮小麦山药汤等等。

大量出汗之后,喝冰水、冲凉、空调直吹等都是不适宜做的,这个叫贪凉饮冷。运动后大量出汗,全身血液循环加快,血管扩张,这个时候喝下冰水,很快就把体温降到正常以下,会导致血管强烈收缩,甚至会造成损伤,会给胃造成强烈的冲击,从而造成胃壁痉挛,也就引发胃痛。也不能冲凉和空调直吹。因为汗出过后,皮肤腠理处于开放状态,病邪、细菌、病毒都容易侵入人体,导致感染性疾病。

(文/赵晓莹)

载万家热线-大家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