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汤药,一根银针,有时能起到神奇的效果。2018年5月18日健康时报总1506期《中国百强中医院里的绝活》(1)一经刊发,受到读者广泛好评。
不少全国各地的患者咨询就医信息,或从内蒙古赶往北京,或从东北南下广州,以治疗多年病患。
本期健康时报记者再把目光投向百强中医院,挖掘更多区域中具有代表性的特色疗法,以给病痛中的患者多一份参考。
风湿病科:安徽省中医院
从脾论治类风湿关节炎
■ 受访专家
刘健,安徽省中医院党委副书记、风湿病科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擅长:创立中医药健脾化湿通络单元疗法治疗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痛风等;
出诊时间:周四上午、周日上午
■ 科室简介
安徽省中医院于1995年在普内科里形成了第一支风湿专业组,2008年11月建立“风湿病科”,建科短短十年,就成为了国家临床重点中医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安徽省规模最大、设备先进的以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为主诊治风湿免疫性疾病的专业科室,同时也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中医风湿病研究基地。
(健康时报记者 郑新颖 驻安徽省中医院特约记者 陈小飞)手指肿胀、关节僵硬、疼痛畸形,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类风湿关节炎由于高致残率被称为“不死的癌症”。2000年,安徽省中医院学科带头人、风湿病科主任医师刘健教授率先提出类风湿关节炎“从脾论治”的观点,此后安徽省中医院风湿病科确立了“中医健脾单元疗法”,形成自己的治疗招牌。
图为风湿病科红光治疗特色护理。安徽省中医院宣传统战部供图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刘健教授表示,湿与脾的关系十分密切。脾主管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湿两方面,由气候环境、饮食生冷所伤造成的外湿,皆由脾气虚弱所致;而内湿系脾虚本身所生,脾不健运,津液滞留,湿自内生。湿邪有黏滞难愈的特点,因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需利湿化湿,健脾则是关键。
“曾有一位厦门患者姚女士患类风湿关节炎3年多,全身大小关节疼痛反复发作,多处求医却始终无法得到控制,同时她还患有严重胃溃疡,接受过胃次全切除术,术后又患重度贫血,被疾病折磨得她痛苦不堪”,刘健教授说,“我给她开了七服健脾利湿、通络活血的中草药并辅以可调整细胞免疫功能、有健脾护胃之效的院内特色制剂‘新风胶囊’,服用仅两天,患者肿胀的手指便能活动了”。十几年来,一直坚持口服中药,病情稳定,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改善。
“中医健脾单元疗法”主要是利用益气健脾,化湿通络的治疗理念,临床上常采用内外兼治的方法。如在内治上,一般会在辨证治疗基础上辅以新风胶囊、黄芩清热胶囊等特色院内制剂,同时还会配合外治疗法,结合药浴、药物熏蒸,以及医院研制的有清热消肿作用的芙蓉膏,以通经脉、消瘀结。
“中医药治风湿病具有特色优势,”刘健表示,中医药作用持久,副作用小,还可减少非甾体消炎药、激素等用量,有效减轻消化道损害等毒副反应。
载2018年7月31日《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