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17日清晨6点,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部早已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市民们趁着“入伏”当天,忙着贴敷“三伏贴”。传统的“冬病夏治”门诊,在夏至时节后又一次“开张”了。
据悉,“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趁夏日阳气正旺之时,用穴位敷贴的方法治疗冬寒季节易发作的虚寒性疾病,借三伏天之阳气,使患者虚阳恢复正常,增强抗病驱邪能力,从而预防、减少和减轻疾病在冬季来临时的发作、发作频率及程度。
作为一种常用的冬病夏治方法,“三伏贴”是采用天然中药贴敷相应穴位,使药物更好地循经导入,从而对反复感冒、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哮喘、久咳久喘等起到较好的防病治病作用。
另外,中药口服、中药外用,如沐浴、足浴、熏蒸、针刺、艾灸、拔罐、按摩、刮痧等都是配合治疗的方法。
“我院开展冬病夏治已有10多年的历史,冬病夏治已成为医院中医特色诊疗的一大品牌,夏至前后三天前来‘冬病夏治’的患者就达到4500名,今日入伏的诊疗患者近6000人。大多数集中在呼吸内科、风湿关节科、耳鼻喉科。”该院门诊部主任朱卫明说。
该院针灸康复科医师罗金发提醒,市民贴敷当天忌食辛辣、油腻、冷饮,多饮水;夏季三伏贴期间避免电扇直吹或在温度过低的空调房间时间太久;贴敷当日不宜游泳;另要注意皮肤清洁,敷贴拿掉后,可以洗澡,但贴敷部位不宜搓揉,用水轻轻冲洗即可;若出现水泡,待水泡消退后再洗澡。
(记者 王佳/文 许梦宇/图)
载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