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丰县的张大妈早晨4点钟起床,带着九岁的孙子童童(化名)急匆匆赶往医院。“带孩子坐了4个多小时的车子,听说“冬病夏治”六点半就开始了,很担心我们会迟到。”张大妈边擦拭汗珠边气喘吁吁告诉我们,童童患上哮喘已经六年了,平时总是会咳个不停,这次希望贴完药以后孩子咳嗽症状能减轻。6月21日,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冬病夏治”特色诊疗活动启幕,在当天火爆的儿科诊区,桂金贵主任介绍说,上午儿科需要贴敷的患儿达到1400人次,全天将会突破2000人次。
童童在两岁时,因为感冒久治不愈从而患上哮喘,从此他开始长达6年的对抗哮喘的治疗。“合肥的很多大医院我们都带孩子治疗过,但是没有彻底根治,每年冬季还会复发咳个不停。”张大妈说,童童哮喘最严重的时候,夜晚不仅难以入睡,甚至下床走动成为一件奢侈的事。因为长期哮喘,童童不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样按时上学,仅仅一年级他连续读了两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大妈听说穴位敷贴可以治疗哮喘,便带着童童来尝试一下。“为了治疗哮喘童童需要定时服药,与此同时体重也在不断上升。”张大妈觉得三伏贴不用打针和吃药,单纯的贴敷对孩子身体影响也会小一点。她希望贴完五次后,童童的哮喘能减轻一些。
贴敷活动从早晨6点半正式开始,在门诊二楼的儿科诊区,我们看到许多家长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而为了应对此次活动,儿科40多名医护人员全员上岗,“我们4点多就开始往医院赶,到了之后准备药膏、布置现场,”儿科一名护士告诉我们。
门诊部工作人员介绍说,入伏首日“冬病夏治”活动诊疗服务人次在4500左右,比较热门的科室有儿科、呼吸科、针灸康复科、耳鼻喉科和风湿免疫科。
市民预约要遵循哪些流程?首先在5月或者6月上旬提前在网上预约,在门诊医生处登记并领取“冬病夏治”治疗卡,当天凭借治疗卡上指定日期到预约地点贴敷治疗。治疗时间分别为:6月21日(夏至)、7月17日 (初伏)、7月27日(中伏)、8月6日(中伏加强)、8月16日 (末伏),每次治疗时间间隔在一周左右。如果因多种原因未能在指定的5天时间来贴药,可以在“三伏天”的这段时间里的后1-3天(如7月17日未能来贴药,可以在7月18日、19日、20日)来贴药。
中医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至过后人体阳气慢慢上升,皮肤汗孔舒张,这时正是治疗阳气虚弱类疾病的好时机。儿科主任桂金贵说,作为中医上一个传统疗法,“冬病夏治”儿科治疗主要针对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咳嗽。贴药时间一般儿童为2--4小时,成人6--8小时,儿童由于耐受性较差,如果在贴敷过程中有局部痒、刺痛等感觉,家长可以缩短贴药时间,提前撕下药膏。
穴位贴敷是“冬病夏治”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主要是把药物研成细末,用姜汁调和后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再直接贴敷穴位上,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性穴位疗法。所有的儿童都可以贴敷吗?对此,桂金贵主任解释说,皮肤周围出现溃烂、对特定的贴敷药物如胶布、胶贴等过敏的儿童不适合,如果贴敷时儿童出现高烧的情况,家长应该推迟两到三天,等待孩子退烧以后再进行贴敷治疗。
每次贴药结束后,家长注意不要让孩子直接对着风扇、空调直吹,一旦寒气入体会影响治疗效果。饮食上忌吃鱼、虾等易致过敏食物,忌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另外夏季天气炎热,家长记得监督孩子在贴药期间不要游泳。
徐女士当天一大早带着儿子来到针灸康复科,“我家宝宝去年来过一次,以前每年冬天断断续续咳嗽长达四个月之久。自从贴药以后,孩子咳嗽的情况大大减轻。”今年徐女士本人也被圈粉,要亲自尝试一下穴位贴敷,不仅如此她还当起了“冬病夏治”的义务宣传员,“我向周围不少朋友推荐,今天还带来了一个。”徐女士指着隔壁床铺上正在贴药的朋友说。
呼吸科诊区也聚集了很多前来贴敷的患者。
当天到场贴敷人数较多,地面上残留许多被撕下的药膏纸片。
“冬病夏治”诊疗方法除了众所周知的穴位贴敷之外,还包括针刺、理疗、按摩以及内服温补阳气的中药。针灸康复科副主任医师唐友斌表示,“冬病夏治”主要针对这几大类疾病,一是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咳嗽、鼻炎;二是骨关节类疾病,如脊椎病、腰腿痛、膝关节炎;三是脾胃类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腹痛腹泻胃寒等;四是针对特殊人群如产后疼痛等。
图为针灸康复科医用推车山摆满了拔罐所需要的工具—杯罐。
因为经常性的肩膀酸痛,图中的大爷正在同时进行针灸和艾灸。据了解正常情况下,一炷艾灸在15分钟之内可以完全燃尽。
专家提醒,中医贴敷只是疾病治疗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替代治疗,因此原本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进行中医贴敷期间不要盲目减药、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