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咳……”儿科门诊里传来阵阵的咳声。秋季的合肥天气忽冷忽热,近日又迎来一次大幅度降温,早晚温差变大,在这个“多事之秋”,很多抵抗力较低的宝宝患上了各种疾病,让家长们操碎了心,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桂金贵医生针对秋季儿科常见病,为各位家长支招如何做好疾病预防。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桂金贵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外坐满了等待就诊的家长和患儿,时不时传来阵阵撕心裂肺的咳嗽声,家长们也在互相聊着孩子们的病情。
“这两天温度一会高一会低,她就有点不舒服了,咳嗽了两天了也不见好,我都急死了。”、“我家这几天拉肚子,还有点咳嗽,平时给他吃的东西特别小心,谁知道还是拉肚子了。”、“不都说‘春捂秋冻’嘛,我就没给他添太多衣服,谁知道昨天晚上起风了,就冻着了,有点淌鼻涕、咳嗽。”
“秋季儿科门诊患儿相对没有明显的增多,但是得某些疾病的患儿相对有所增加,譬如小儿腹泻、感冒咳嗽、皮肤过敏等,这一类的病人有增多了,跟这个季节的特点有关系。”桂金贵主任说,进入秋季后门诊人群中,小儿腹泻和咳嗽的情况最多,而发病原因主要和天气变化、生活习惯等有关系。
秋季小儿腹泻增多
秋季腹泻一般高发于每年的10月—11月,发病以6个月~3岁年龄的宝宝最多见,是由一种名叫轮状病毒的病原体引起的,秋季腹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无特效药治疗,多数患病宝宝在一周左右会自然止泻。
“近期儿科门诊每天大概有100多位患儿,每天腹泻患儿约30个左右,差不多占了门诊量的1/3。”桂金贵主任表示,秋季是轮状病毒感染最高的季节,相比其他季节,轮状病毒在秋季更容易传播。
桂金贵主任提醒家长,虽说秋季腹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对于婴幼儿来说,一旦发现宝宝出现腹泻的状况,就要及时治疗,以免出现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心肌炎、脑炎等并发症。
首先,家长要清楚了解宝宝大便情况。如果出现脓血便就有可能是细菌性感染腹泻,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