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版|医院版|英文版|返回引导页
 
媒体关注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刺血”疗法 揭秘刺血疗法

来自:   发布时间:2015-08-11
 
     随着针灸的日益流行,刺血疗法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逐渐进入到普通百姓的视野。人们往往会惊叹刺血疗法的神奇疗效,殊不知这一疗法还具有悠久的历史。

    华佗刺血治疗曹操头痛病

    “所谓刺血疗法,看似神秘,其实就是中医一个很常规的治疗手段。”在安徽省中医院刺血治疗诊室,唯一的主治医师汪德龙告诉我们,“所谓刺血疗法,全称‘刺络放血疗法’,适用于‘病在血络’的各类疾病,它在中医基本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针刺穴位或是穴位周围的血管,放出适量的血,从而达到调和气血、治疗疾病的目的。其不仅可以治疗各种慢性病,也可以治疗急症,对许多疑难病有神奇疗效。”
    据汪德龙医生介绍,中医刺血治疗倒也不是新发明的方法,其产生可追溯至远古的石器时代。那时,人们在劳动实践中发现用锐利的石块——砭石,在患部砭刺放血,可以治疗某些疾病。砭刺的工具随着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金属针,以后又根据医疗实践的需要,出现了专门用来放血治疗的“三棱针”。
    关于刺血疗法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汉帛书《五十二病方》,而较为翔实的记载则是《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共计162篇文章,其中40多篇提到刺血疗法,内容包括刺血的名称、原则、针具、适应症、取穴部位、操作方法及禁忌症等,并探讨了刺血治病的原理。《黄帝内经》的问世,标志着刺血疗法的理论体系基本形成。相传,东汉名医华佗就曾用刺血的方法给曹操治疗过头痛病。
    “刺血疗法较多地在临床中加以应用是在唐朝。”据汪德龙医生介绍,《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中就曾记载:侍医张文仲、秦鸣鹤,针刺百会及脑户出血,使唐高宗的头目眩晕得到了迅速缓解。到了宋代,刺血受到了外科医家的重视,逐渐成为外治法的一种。宋朝著名医家陈自明在其所编著的《外科精要》一书中,记录了采用刺血疗法治疗背疽而效果显著的医案:“一男子,年逾五十,患背疽五日,疽肿大痛,赤晕尺余,重如负石。当峻攻,察其脉又不宜,遂先砭赤处出血碗许,肿痛顿退,背重顿去。”
    “金、元时期,应用刺血法祛邪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