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人体阴阳气血依季节而变,在“三伏天”,天气热、气温高、阳气盛。此时,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结合不同病情,将“三伏贴”贴在不同穴位,更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因药物不经胃肠道代谢,故能保护脏腑,且使用方便、副作用小,避免了打针吃药之苦。对于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体虚感冒、冻疮、免疫力低下等,慢性疼痛性疾病如颈椎病,腰腿痛,风湿、类风湿及各类关节疼痛等;妇科疾病如痛经、盆腔炎、产后痛等具有明显疗效。
“‘三伏贴’虽然效果好,但并非人人适合,接受治疗时必须谨慎。 ”省中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张念志强调,在接受贴敷前,要到医院进行体质辨识。贴敷后,贴敷部位若出现小水泡,一般不需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对于大水泡,应及时妥善处理,以防感染。贴敷期间不要剧烈运动,避免出汗,避免风扇直吹或在温度过低的空调房间久待,忌食生冷、辛辣、油腻等食物,“特殊体质及穴位贴敷部位有损者、皮肤对药物极度过敏者、孕妇等不适宜贴敷,有心脏起搏器者禁用,肺结核及肺癌咳血者禁用,急性咽喉炎、发烧、痰黄等急热症病人也不宜用此疗法。 ”
载安徽日报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