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版|医院版|英文版|返回引导页
 
媒体关注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一颗“生命种子”的希望之旅

来自:   发布时间:2015-06-09
 

    昨天上午9点。

    安徽中医院儿科医生项李娥,躺在省立医院血液科病房,接受4个小时的造血干细胞采集术。

    此刻,来自福建的一名血液疾病患者,正躺在武汉协和医院的无菌病房里,等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

    而武汉协和医院的专家,则登上了武汉开往合肥的高铁,准备迎接这颗“生命种子”。

    ……

    相隔几百公里的合肥与武汉,在同一时刻,因为两个互不相识的陌生人的“血脉相连”,产生了又一个交集。

    昨晚7时,随着合武高铁的开动,这颗饱含合肥人浓浓爱心的“生命种子”踏上旅程,为患者带去重生的希望。

    29岁女医生捐献“生命种子”上午9:00,项李娥接受造血干细胞采集术

    在庐江路与宿州路交叉口东南侧,有一座崭新的医务大楼,这就是省立医院住院部,血液科病房位于大楼11层。

    相比其他病房而言,血液科病房管理较为严格。按门铃、穿鞋套……一系列程序完成之后,才能走进血液科病房。所有病房完全封闭,进入哪间病房都要得到医护人员的许可。

    项李娥正躺在血液科一间病房的病床上。随着机器有规律的转动,殷红的血液从她的胳膊里缓缓抽出,经过细胞分离机的分离,随后又通过导管从她的另一只胳膊流回身体。分离出来的暗红色液体,被集中在一个收集袋里,这就是造血干细胞悬液,被称为“血液的种子”。

    今年29岁的项李娥,看上去比她的实际年龄还要小一些,鼻梁上那副黑框眼镜,又给她增添了几分温婉。“我是学医的,上学时就了解到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治疗白血病。那个时候,我就想报名捐献造血干细胞,于是就成了中华骨髓库的一名志愿者。”项李娥说。

    就在项李娥与记者的闲聊中,武汉协和医院的专家已经坐上了武汉开往合肥的高铁,准备迎接这颗“生命种子”。

    造血干细胞捐献,合肥占了全省一半中午12:00,武汉协和医院专家来到省立医院

    捐献造血干细胞,是救治恶性血液疾病患者的有效途径。不过,由于不了解捐献过程,很多捐献者因此望而却步。

    去年底,项李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