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版|医院版|英文版|返回引导页
 
媒体关注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第二届国医大师列传——徐经世:精诚大医 杂病圣手

来自:   发布时间:2015-04-20
 

    徐经世,字筱甫,1933年生,安徽巢湖人,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后导师,第二、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老师,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首届“安徽省国医名师”和安徽省科技进步奖获得者,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

    •他出生中医世家,行医济世60年,善攻疑难杂症,功底深厚,圆活变通,对一些内科杂症提出新的诊治方法。

    •他立德修身,见人疾如己疾,见人忧如己忧。

    •他心系中医传承,启发后辈,身体力行;关注中医发展,矢志不渝,痴心不改。

    “为医立德,治事修身,这是我毕生的追求。”一方书案,一杯清茶,记者眼前的国医大师徐经世是一位精瘦的老者,淡淡的眉毛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慈善而不失坚定。在安徽省中医院的一间诊室内,徐经世从他的行医经历到对中医的期望对记者娓娓道来。

    承接薪火,经书济世

    徐经世家中的书橱,至今摆放着厚厚一摞祖辈传下来的中医经典古书手抄本,好多纸页被徐经世翻得有些破碎,这些手抄本正是祖父徐恕甫留给他的宝贵财富。徐经世生于世医之家,祖父徐恕甫是民国时期的江淮名医,他自幼饱读经史典籍,年近弱冠由文入医,在祖父的严格要求和教诲下,历经六个寒暑学习中医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国学与中医学基础。

    正是这样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的不断深化过程使他登上杏林高坛。数年的学习经历中,徐经世很注意学习方法。在他看来,学好中医一定要在“读、看、练、记”四个字上下工夫。“读”,就是埋头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站在理论的高端上;“看”,是随师应诊,学习老师的诊治经验,从实验中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练”,是在中医典籍和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历练,不断地提高医术;“记”,是在实践中多写多记,一一记录中医典籍的学习心得、师诲及临床成功经验。因此,他初出道就与祖父一样饮誉肥东、巢县。

   上世纪50年代后期,徐经世随祖父调动被推荐进入安徽中医进修学校学习。毕业留校后又经过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