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版|医院版|英文版|返回引导页
 
媒体关注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科学防范谈“肝”不必色变

来自:   发布时间:2014-08-04
 

科学防范谈“肝”不必色变

    7月28日是第四个“世界肝炎日”。在我省,病毒性肝炎发病数一直居于乙类传染病前列。专家呼吁通过接种疫苗、早期筛查和规范治疗等积极防治——

■ 本报记者 王慧慧

  据国家卫计委统计,我国实际上已是世界上为乙肝、肝硬化和肝癌付出最多社会成本的国家。全球3.5亿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我国占近1亿。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癌发生的重要诱因,而肝癌,已经成为我国公众第二大恶性致命肿瘤。

  今年“世界肝炎日”的主题是:战胜肝炎,从我做起。肝炎高发与日常生活习惯有何关联?肝炎是否可防可治?7月29日,记者专访省中医院感染性疾病二科主任施卫兵,了解有关肝炎及其防治方面的情况。

乙肝丙肝对身体危害最大

  提起肝炎,我们大多会联想到乙肝。事实上,肝炎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类型。根据病因,大致可分为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平时百姓听的最多的就是病毒性肝炎,它具有感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 ”据施卫兵介绍,病毒性肝炎目前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五种类型,其中甲型和戊型肝炎是消化道传染,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因进食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导致病毒进入体内繁殖,能很快被免疫系统清除。而乙型、丙型、丁型肝炎可以呈急性或慢性肝炎的表现,并有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可能,它们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破损皮肤和黏膜及性接触传播。

  其中,乙型肝炎(乙肝)是所有病毒性肝炎中病情最严重、危害最大的一种。 “该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病程迁延,易转变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 ”施卫兵说。我国是乙肝大国,全国现有乙肝病毒携带者近1亿人,每年乙肝新发感染者达10万之多。该类型肝炎潜伏期较长,平均60天至90天,患者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全身乏力、肌肉或关节痛、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人会出现黄疸、肝区疼痛、肝脾肿大等症状。

  “需要强调的是,丙型肝炎(丙肝)病例数当前正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由于没有预防疫苗,且多数患者症状不明显,该病很容易被忽视,因而往往被称为 ‘沉默的杀手’。 ”施卫兵说,相比乙肝,丙肝更容易转为慢性,但若能早发现、早治疗,仍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可以恢复健康。 “让人遗憾的是,很多患者因为对丙肝的认知少